中报]西部材料(002149):2022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巨建辉、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刘咏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叶闽敏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中涉及的未来发展计划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已在报告中描述可能存在的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及市场风险,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敬请查阅“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相关内容。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一、载有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报纸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三、载有董事长签名的2022年半年度报告文本原件。
四、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本公司、本集团、公司、西部材料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为公司控股股东
西安航天科技工业有限公司,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西部钛业有限责任公司,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西安天力金属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西安诺博尔稀贵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西安菲尔特金属过滤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西安瑞福莱钨钼有限公司,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西安庄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西安西材三川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西北院控股子公司
西安赛特金属材料开发有限公司,为西北院控股子公司
西部宝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西北院控股子公司
西安泰金工业电化学技术有限公司,为西北院控股子公司,公司参股公司
西安优耐特容器制造有限公司,为西北院控股子公司,公司参股公司
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西北院控股子公司
西安西部新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参股公司
西安瑞鑫科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为西北院控股子公司
西安莱特信息工程有限公司,为西北院控股子公司
西安秦钛思捷科技有限公司,为西北院控股孙公司
西安赛特思迈钛业有限公司,为西北院控股孙公司
西安思维智能材料有限公司,为西北院控股孙公司
西安汉唐分析检测有限公司,为西北院控股子公司,公司参股公司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保荐机构
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1年年报。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的名称,登载半年度报告的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的网址,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报告期无变化,
其他有关资料在报告期是否变更情况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 备的冲销部分)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正常经营业 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 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 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 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 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取得的投资收益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2022年上半年,公司持续聚焦主业,强化在军工、核电、环保、海洋工程等重点领域的布局,通过推进募投项目建
设、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加速“两个平台”建设等各项举措,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公司跨越式
发展。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4.67亿元,同比增长26.8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19.73万
1.募投项目主体项目完成建设,正式投产。
2022年二季度,公司高性能低成本钛合金生产线主体项目克服新冠疫情对工程进度的影响,历时16个月顺利完成基建及主体设备安装投产。该项目的投产,将极大满足我国航空航天、舰船、海洋工程、兵器等领域对高品质钛合金厚
板及宽幅薄板的迫切需求,为国家重点型号任务及重大项目提供重要的关键材料支撑,将对提升公司在稀有金属材料领
域的行业地位和市场竞争力,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优化健全研发体系建设,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继续完善研发体系建设,制定研发考核目标,完善公司层面考核办法,建立研发投入考核机制。
要求各子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攻克新技术、新工艺,培育新产业,抢占市场制高点,为公司高质量持
2022年上半年公司共计投入研发经费4653万元,承担国家、省、市级高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23项,获得国家、
省市科技经费支持3458万元;获授权专利33项。
开展××工程用低成本装甲钛合金研制,产品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完成航空用TA12A薄板制备,实现TA12A高温钛合金δ0.8mm、δ1.0mm、δ1.5mm板材首批次工业化生产,板材室温及高温强塑性、高温持久性能匹配良好,已成
功交付用户使用;开发舰船用高强韧Ti80板材,已完成Ti80合金δ25mm、δ14mm典型规格板材的首批次工业化生产及
综合性能测试;开展超低温用铝合金/不锈钢多层板材制备与开发,随着碳中和概念及氢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该产品将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开展厚复层铝/钛复合材料制备与开发,*一批产品已交付用户;成功研制AuAgCu20-10复合丝并
进入批量制备生产阶段,复合层硬度和弯折性能均满足客户要求,经用户测试和试用,性能可媲美进口产品;开展耐蚀
金属纤维制备工艺研究;Mo70Cu30热沉材料2022年上半年已实现小批量验证,并逐步完成扩产;完成165CT靶盘并提
供客户,已完成首轮上机实验;推进200CT异形靶盘产品开发;研发用于钛及钛合金型材的成型设备,大大降低了加工
3.进一步完善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
(1)根据公司计划,加快推进与国内知名高层次院校的合作进度与深度,与部分国内知名高层次院校达成了联合培
养等协议,为公司加快培养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保障公司人力资源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资源。
(2)与国内知名咨询公司合作针对研发技术人员发展通道、培养、激励、绩效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系
统优化,确保公司高层次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为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3)积极申报各类人才荣誉称号及人才项目,上半年共获批包括西安市高层次人才(国家级1人、地方级2人)、西安英才计划、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秦创原-引进省外高层次人才项目、陕西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
计划等16人次,为人才的成长搭建平台。
4.积极推进有关子公司在北交所上市和增资扩股相关工作。
控股子公司天力公司积极开展上市相关工作,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已获得陕西证监局受理。
控股子公司西诺公司股票定向发行工作取得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已顺利完成增资工作,公司预计将于8月31日进行创新层申报工作。
5.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全面推行节能减排措施。
2022年上半年节能减排工作通过设备节能、工艺节能、管理节能三条路径取得较好成效,上半年单位产值能耗同比
下降3%。光伏开发等清洁能源应用工作稳步推进,新建2.5MW光伏电站投入使用,上半年使用清洁电力能源约150万千
瓦时。下半年将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消费比例,按照预期完成各项节能降碳指标。
创新平台建设: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创新基地、创新团队、省级企业技术中
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为依托,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对新领域、新方向的自主研发投入。上半年公
司从西安交大、北科大等高校引进硕、博士70余人,继续充实高科技人才队伍。联合技术中心4个实验室筹建工作进展
顺利,新能源材料、环境安全新材料实验室完成改造工程主体安装,实验室配备的质谱仪、色谱仪、电化学工作站等主
要检测仪器及相关的辅助仪器完成安装调试。能进行电解水制氢、甲醇重整制氢、氢燃料电池等核心部件以及抗菌抗病
毒材料制备和性能表征测试。熔铸加工实验室、金属深加工及特种板材实验室所需的真空自耗炉、电极压机、焊箱等主
体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中。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中心成立相关技术委员会,开展了Ti60高温钛合金薄板制备技术研究、
核乏燃料工程用锆/不锈钢爆炸复合过渡连接件、核聚变背场线圈超导接头用铜/不锈钢复合板研制等多项技术攻关研究
工作,同时积极开展联合项目申报,取得良好阶段成果。
数字化平台建设:上半年,公司深入开展内部流程梳理,落实生产管理需求,加快推进MES系统建设;成功申报DCMM贯标试点企业,建立健全数据管理体系,提升公司综合数据管理能力;新的 BI报表系统经调研、选型后顺利实施,
数据赋能企业管理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通过ERP、OA系统二次开发逐步完善系统功能,用户使用体验进一步提升;建
立电子档案系统,企业数据和文件可随时备查,提升数据和文件的利用率和安全性。
公司是我国稀有金属新材料行业的领先者,是由重点科研院所转制设立并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托控股股东西北
有色金属研究院在相关领域50多年雄厚的科研实力,旨在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公司成立二
十年来,形成了钛及钛合金加工材产业、层状金属复合材料产业、稀贵金属材料产业、金属纤维及制品产业、稀有金属
装备制造产业、钨钼材料及制品产业、钛材高端日用消费品及精密加工制造产业等八大业务领域,为国民经济、国防建
设、航空航天和核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司自成立特别是上市以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持续完善法
人治理结构,努力提高规范运作水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谋求更高的核心竞争力,谋求更强的创新能力,谋求更
大的发展后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加强。公司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持续不断开发新产品,推广新技术,开拓新市场,实施产
业转型升级,走高端化、差异化的特色发展道路。公司成立联合技术研发中心,探索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坚持推动各
公司自主研发课题以及千万级潜在市场产品的开发、奖励力度,抢占市场先机;坚持推动工艺技术优化、实施小发明、
小创造等五小活动以及加强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等措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科技创新活动的
实施,使公司在各业务领域都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公司累计承担了国家、省、市级
高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4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经费支持累计10亿余元;取得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
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25个技术创新平台;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授权专利
513项,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140项;获国家、省部级各类奖励80项。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提升了公司产品市场竞
争力,公司核电用控制棒、钛合金中厚板、宽幅钛合金薄板、化工锆板、钛/钢复合板、大口径薄壁管、铪材、金属过滤
器件、钽设备等系列产品继续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
2.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不断强化。公司一贯注重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和团队建设,围绕公司的战略目标,通过引进
高端人才和内部培育,着力培养各产业领军人才、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及高技能人才,打造了一支包括200多名博士、硕
士在内的高端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经营管理团队,并逐步实现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专
业化。正在推进各梯队人才的储备建设,同时,加强与国内知名院校的合作,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模式,启动创新
型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为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3.经营管理能力稳步提升。经过20年的发展,公司积累了把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丰富经验,围绕自身产业特点,
不断提高市场判断能力、强化市场营销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采取了积极有效的股权激
励机制和考核奖励制度,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大力推行生产过程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能,积极探索新的激励模式和
运营模式,引导全员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公司在业界享有良好的声誉,产品享有较高的客户认可度和品牌优势。
目前公司已完成数字化平台一期建设,数据整合分析能力显著提高;正在实施的数字化平台二期MES系统建设,可实现
物流与信息流的一致和共享,提高车间的计划响应能力、订单交付能力,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实力。
4.先进的制造手段逐步完善。公司拥有稀有金属材料加工方面国内领先的大宽幅、高精度、自动化程度高的热轧板
材生产线和*宽的冷轧板材生产线,拥有行业领头的金属复合材料生产线,拥有行业*级的金属过滤材料及器件生产线,
拥有国内*一的核级银合金控制棒生产线,拥有国内先进的宽幅钨钼板材轧制生产线等。公司已形成了从熔炼、锻造、
轧制、复合材料、管道管件到装备制造和精密加工制造的较完整的加工制造产业链,各业务领域的协同效应日益凸显、
潜力很大。同时,公司不断完善现有产业链,通过股市融资以及政府项目支持等多种形式新购设备,打通影响产能释放
的堵点、卡点,释放产能、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市场占有率;此外,公司着力推动制造手段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
逐步实现工业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升级。
公司将一如既往秉承“让股东满意,让职工幸福”的经营宗旨,以“打造全球领先的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基地”为愿
景,努力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持续推动公司未来蓬勃发展。公司将一如既往秉承“让股东满意,让职工幸福”的
经营宗旨,以“打造全球领先的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基地”为愿景,努力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持续推动公司未来蓬
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报告期内变 更用途的募 集资金总额
累计变更用 途的募集资 金总额
累计变更用 途的募集资 金总额比例
尚未使用 募集资金 用途及去 向
尚未使用 的募集资 金全部存 放于募集 资金专用 账户。
16000万元 用于暂时 补充流动 资产,剩 余尚未使 用的募集 资金全部 存放于募 集资金专 用账户。
承诺投资项 目和超募资 金投向
是否已变更 项目(含部 分变更)
截至期末累 计投入金额 (2)
截至期末投 资进度(3) =(2)/(1)
项目达到预 定可使用状 态日期
项目可行性 是否发生重 大变化
能源环保用 高性能金属 复合材料生 产线%
通过增资取 得西部新锆 8.33%股权 项目
自主化核电 站堆芯关键 材料国产化 项目
高性能低成 本钛合金材 料生产线技 术改造项目
西部材料联 合技术中心 建设项目
未达到计划 进度或预计 收益的情况 和原因(分 具体项目)
1.2018年8月22日第六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募投项目“自主化核电站堆芯关键材料国产化项目”原计划于2018年6月30日达到预定 可使用状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该募投项目预计将于2018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主要是因为按照西安市环保局防污治霾要求,所有 在建工地从2016年11月15日至2017年3月15日、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期间禁止施工。公司及时调整建设计划,尽量使之对工 期的负面影响降到*低。 2.2019年3月27日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截至2018年12月31日,募投项目“自主化核电站堆芯关键材料国产化项目”累计使用 募集资金6,693.89万元,目前投资实施进度19.13%,该项目原计划于2018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该募投项目于 2019年9月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主要是设备选型问题导致延期。
项目可行性 发生重大变 化的情况说 明
1.公司于2018年4月13日召开的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及2018年5月8日召开的2017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变更部分募投项目的议 案》,公司“能源环保用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原计划投资总额28,000万元,使用募集资金28,000万元,项目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00万元,鉴于外部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公司经审慎反复研究,不再实施该项目未完成部分的27,500万元投资,并将该项目剩余募集资金用途变 更为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2.公司于2019年10月30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调整部分募投项目规模并将剩余募集资金永久补 充流动资金方案,截至2019年9月30日,“自主化核电站堆芯关键材料国产化项目”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原计划投资 35,000 万元,完成投资 额 13,814.94万元(包括已签订合同应付未付金额,将按合同约定从募集资金专户中支付),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814.94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2,000万元。公司对该募投项目作出如下调整:(1)拟将该项目投资金额由35,000万元缩减至13,814.94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由8,000万元缩 减为2,000万元);(2)拟将该项目达产后剩余的21,185.06万元募集资金及其利息(实际金额以资金转出当日专户余额为准)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超募资金的 金额、用途 及使用进展 情况
募集资金投 资项目实施 地点变更情 况
募集资金投 资项目实施 方式调整情 况
公司于2019年10月30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的方案,以非 公开协议方式受让公司控股股东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以下简称“西北院”)所持西部新锆8.478%股权(对应实缴注册资本 2780 万元),成为西部 新锆的股东。本次股权转让价格为1.02298元/注册资本,转让价款为2,843.88万元,公司以募集资金支付2,835.53万元,剩余8.35万元以自有资 金补齐。本次方案调整前后,计划投入的募集资金金额保持不变,均为2,835.53万元,仅募投项目实施方式由增资方式变更为股权转让方式。
募集资金投 资项目先期 投入及置换 情况
1.公司于2016年8月11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已投入自筹资金 的议案》,同意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已投入募投项目自筹资金476.27万元。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关于西部金属材料股 份有限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自筹资金的专项审核报告》(希会审字(2016)2217号)进行鉴证。
2.2021年2月3日,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第七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已投入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 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已投入募投项目自筹资金3,105.40万元(其中高性能低成本钛合金材料生产线万元、支付各项发行 费用140.09万元)。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 募集资金置换专项审核报告》(希会审字(2021)0217号)进行鉴证。
用闲置募集 资金暂时补 充流动资金 情况
1.2016年8月11日,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 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募集资金4.59亿元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自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该议案之日起不超过十二个月,到期后将资金 归还到募集资金专户。截止2017年8月18日,公司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4.59亿元募集资金已到期归还。 2.2017年8月21日,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继续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 案》,同意公司以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金额为6亿元,使用期限不超过12个月,到期后将资金归还到募集资金专户。 3.2018年8月22日,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继续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 的议案》,公司拟使用不超过人民币29,5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自董事会审议批准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2019年8月21 日,公司已将上述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全部归还至公司募集资金专用账户。 4.2021年2月3日,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第七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 同意公司使用募集资金4亿元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自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该议案之日起不超过十二个月,到期后将资金归还到募集资金 专户。2022年2月2日,公司已将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人民币全部归还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 5.2022年2月21日,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七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继续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 的议案》,在确保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和募集资金使用的前提下,同意公司使用1.6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自公司董 事会审议批准该议案之日起不超过十二个月,到期后将资金归还到募集资金专户。
项目实施出 现募集资金 结余的金额 及原因
尚未使用的 募集资金用 途及去向
截至2022年6月30日,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全部存放于募集资金专用账户。
募集资金使 用及披露中 存在的问题 或其他情况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未完)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