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等奖!西安这家企业行业领先
日前,在厦门举办的中国材料大会上,凯立新材料凭借研究成果《高效炭载钯系催化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在精细化工的应用》,荣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历经多年的钻研,该公司研发了系列高效炭载钯系催化材料和多个催化应用技术,并成功实现产业化,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此次获奖,是对其多年研究成果的极大肯定。
7月29日,西安安森智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封闭管道中流体流量的测量电磁流量计使用指南》等国家标准起草工作,这也是对公司科研实力的认可。
创新研发,是企业成长的源头活水,更是发展的*一动力。西安在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不断突破,为城市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会议的主旨是为我国从事新材料科学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专家、学者、教授、科技工作者、政府有关机构负责人、企业家及其他相关人员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交流和共享材料研究的*新成果,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并提高新材料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1年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共6项,西安拿下了其中一个席位。
西安企业——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凯立新材料)的研究成果:高效炭载钯系催化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在精细化工的应用(科技进步类213-10)获得一等奖,主要完成人为李岳锋、陈丹、张鹏、王昭文、闫江梅、张高鹏等十多人。
李岳锋为公司副总工程师、多相催化剂方向负责人。参与国家级重点项目1项,省市重点项目6项,曾推动了公司多相催化剂制备技术的发展,大幅提升了公司炭载贵金属催化剂的性能。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张高鹏为公司均相催化剂及催化技术方向负责人,从事有机合成方法学、手性化合物合成和手性配体改造及合成的研究,开发了多个新型过渡金属均相催化剂、设计合成了多个高端配体、开拓了微通道反应技术的应用。
成立于2002年的凯立新材料,主要从事贵金属催化剂的研发与生产、催化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废旧贵金属催化剂的回收及再加工等业务。
今年3月,凯立新材料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6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这是西安科创领域和资本市场建设中的又一成绩,也是西安加快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硬科技领域势能加速释放的具体写照。
推动企业技术研发突破,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西安壮大产业实力的必经之路。
事实上,一座城市若想要提高研发投入,增加科创活力,那么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是必要的政府决策,因为从活动主体来看,企业才是市场的创新主体。
“十三五”以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个国字号改革同时在西安推进。
西安相继推出《西安市关于支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补助奖励办法(试行)》《创业西安行动计划(2017-2021)》《西安市支持创业的十条措施》《西安市推进5552众创载体建设实施方案》等诸多举措。
政策助推之下,企业也积极参与到研发投入活动中,日渐成为研发活动的主力军。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西安各类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213亿元,政府属科研机构经费支出212.15亿元,企业经费占比首次超过政府属科研机构。
2020年,陕西百强企业累计投入研发资金同比增长19.62%,如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9.68亿元)、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0.34亿元)、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9.44亿元)……首次高于本年度中国500强企业研发资金投入的增幅。
回到凯立新材料本身,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对研发的投入也相当重视,其招股书显示,近三年,研发投入不断增长,分别为1987.63万、2404.72万及3335.82万,并且还建立完善的研发制度以及研发人才培养机制,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
尽管体量虽小,但对专业技术的钻研突破,实力不亚于百强企业,拿下“全国一等奖”就是*好的证明。
西安“十四五”规划也为今后五年,西安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即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内设研发机构全覆盖。
在西安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目标之下,西安各个领域,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将被不断释放,值得期待。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