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布局!西安这个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其主要特征是:数据是重要生产元素,网络是重要载体,信息技术应用是其中*重要的推动力。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形成了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9年,西安以8.9927的分数位列“数字中国总指数城市百强”榜第11位,并在市级增速排名中位列第三。
据《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西安实现数字经济跨越式发展,成为数字治理一线名中*一的西部城市。
据2022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西安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16名,北方城市中仅次于北京和天津,产业发展整体趋势较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对数字经济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进行部署
早在2019年,《******西安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决定》就提出全力推进智慧西安、数字名城建设。
2022年1月,《西安市“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西安数字经济规模达70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
西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就未来五年发展提出“六个打造”任务,在“建设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中提出数字经济在“全面赋能”上见实效。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壮大云计算、区块链、地理信息等数字产业,加快西安数字经济产业园、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出口服务基地、西咸新区国家级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
加快产业数字化,运用数字技术对重点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支持企业建设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塑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同时提出新兴产业要在“大”上下功夫,培育壮大大数据在内的五大新兴产业。
2022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则提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加大对5G网络、新一代互联网等新基建投资,着力培育引进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小布从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了解到
以建设大数据服务示范应用为着力点
构建基础保障体系、加快数据开放共享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五大新兴产业全年营业收入52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大数据产业营业收入248亿元,增速25.1%。2022年上半年,全市规模大数据企业上半年总营收190.07亿元,同比增速19.5%。整体来看,我市大数据产业规模正在稳步扩大。
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截至目前,全市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已经累计归集数据91.73亿条,开发数据共享接口418个。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1.9%。“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成基层便民服务站944个,实现85.5%的公民个人事项可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办理。“i西安”App接入服务事项450项。此外,“*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转型)项目、市政府门户网站站群系统、市公积金中心业务系统等80个信息化系统为市民生活、办事、出行提供了便利。
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全市大数据产业相关从业人员达2.9万人,专业研发人员超过8000人,全市经认定的以大数据为核心业务的“西安市大数据企业”共有273户,其中103户为规模以上企业,123户年研发投入在百万以上,32户企业收入在5千万以上,多数企业年营收额同比增长超过50%。以上认定企业拥有大数据相关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数量共6768件。
产业布局加快优化:通过加大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企业入园进区发展,我市已快速形成以沣西新城、高新区、航天基地为主要产业聚集区的“半弧形”大数据产业聚集带。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克 实习生 张博文文中部分资料数据由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提供丨编辑:谈密 党美容 校对:张立审核:何砾 韩东辰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 杨雪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