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将保护有代表性历史厂房
据新华社 《西安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正式审议通过,将于2016年1月7日起施行。根据新规,西安将保护符合一定条件,具有较高历史、科学、文化、教育和艺术价值的优秀近现代建筑。为了让建筑“活起来”,西安同时明确,在不改变建筑外观和内部主要结构的前提下,使用人和所有权人可以适度、合理地利用。鼓励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管理责任人,利用优秀近现代建筑设立展馆等文化教育设施对外开放。
西安市认定,优秀近现代建筑是指从19世纪中期起始,建成50年以上,具有较高历史、科学、文化、教育和艺术价值,并经依法认定的建筑物。根据新规,反映西安近现代社会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代表某一时期社会发展特征、地域特色的建筑物,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建筑物,在产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铺、厂房和仓库等9类建筑物可以被认定为优秀近现代建筑。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马自树:优秀近现代建筑是后备的文物保护单位,在不断延伸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具备价值的建筑递补进来。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姚远: 文物是不能动的,但是有的人说近现代建筑不是文物,是可以动的,这是建筑师的思维,而不是文物保护的思维。
一提起文物保护,人们往往首先先到的是绿瓦红墙的古建筑,而忽视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近现代建筑,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形成的一些工业建筑。事实上,这些近现代建筑不仅已是当地市民共同记忆中的一部分,在研究当地城市发展史、产业发展史上,也具有一定的意义。目前,在保护近现代建筑的问题上,各地规定不一,判定标准更不相同。一些颇具代表性的近现代建筑物,就在都市更新过程中倒在推土机下,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在这一过程中,被拆掉的不只是建筑物本身,也拆掉了市民家园的精神地标。
据新华社 自2014年6月我国启动传统村落立档调查以来,到2015年底已完成了222个村落的立档调查。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组织实施。
预计今年年初,20个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村落档案将汇编成集并出版。从遗产学角度看,这也是对古村落家底的一次空前和彻底的普查和梳理,并以此来确认哪些是必需保护的古村落。
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与认定工作。目前,全国已有2555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村落里同时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1300多项国家级“非遗”,*大多数在村落里,少数民族的“非遗”更是全部在村落中。
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冯骥才:档案的制作和留存是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首要任务,档案是传统村落身份的见证,更是传统村落保护与研究工作的重要平台,可让我们告别“非遗没有档案”的尴尬局面。
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不仅要出台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保护措施,还要让村民参与其中,让他们既是村落保护受益者,也是村落保护*一责任人。恢复传统营造工艺、保护传统艺人。
保护古村落,保护的不只是院落建筑和村庄肌理,更要在统筹兼顾民生的前提下,保护村落中的原住民,保护好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这些生产生活方式背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因为古村落人口外迁,传承人凋零而面临危机。
并不是每一种古村落里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都可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将其中一部分有价值的建档保存,是有意义的。现在的问题是,建档的速度能否赶上传统凋零的速度。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