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晚报:“4张500元”背后是教育的4大失偏
近几天,网上一篇篇“逼疯老师”的“神一样”的小学生作文被网友们纷纷转发。比如“今天下雨了,我看见王丽娜没打伞,我想起今天是学雷锋日,于是我把李小小的伞拿给了她,然后和她一起开心地回家了。”比如“我今天看到一个老大娘从口袋里掉出了4张500块钱。我马上捡起来还给老大娘。”比如“在公园捡到1亿元,全部都是10块钱的,有一本语文书那么厚!”(据3月29日《中国青年报》)
如此作文,确实堪称“神一样”。面对这样的作文,忍俊不禁之后,我们禁不住反思,到底是什么让一些小学生的作文,如此缺少基本常识,如此从撒谎开始,如此视损害他人利益为做好事?
有老师开出“药方”称,“神一样的作文”是小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缺乏情感交流”的折射。这固然是没错的,但小学生为什么缺少生活体验和情感交流?其背后显然存在着四大教育失偏。
首当其冲的无疑是教育目标从提高与完善自我转向功利化的失偏。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受教育则是自我学习与完善。然而,如今再问一些孩子“为什么而读书”?回答可谓五花八门,为当官、甚至当贪官,为找个好工作,为挣大钱等等。失去了目标的教育,自然少了对孩子诚实、助人为乐等品质的塑造,多了功利化与应试化的设计。这一点是“神一样的作文”涌现的根本,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其次是贴近化向虚幻化的失偏。教育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目的,但贴近化、适合化等却无疑是共同的特征。然而,如今的教育,不少脱离了现实,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生活。比如有家长吐槽:作文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改再改,期末考试前学生还要背诵自己的作文,如果不背范文,临场发挥,写得再好也不给高分等等。这纯粹是为写作文而写作文,与作文要联系生活实践的要求已经相去甚远。
其三是引导教导甚至是严加管教等教育方式向溺爱化、摇篮化、包办化的失偏。比如老师普遍感叹,如今的孩子太娇气,说不得、批评不得;比如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舍不得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和义务劳动,雇用他人代劳或者交钱了事,而学校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如之前某单位领导动员多名下属,帮其女儿完成作业等等。孩子被禁锢在了“象牙塔”中,思想和思维,生活能力等自然一路向下“滑坡”。
其四是教育全面化向模式化、固定化的失偏。教育中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以教材为主,学生难免觉得考试不考的,就是不重要的,是不需要学习的。比如4张500块钱,比如1亿10元现金,只有“一本语文书那么厚”等等。
小学生“神一样的作文”,缘于现如今“神一样的教育”,避免小学生作文甚至教育整体的“神化”,必须坚决从纠正教育的失偏开始,树立正确、健康的教育目标,坚决打掉脱离现实、模式化、固化和功利化的教育方式。
罗青长逝世胡现身凤凰古城澳大利亚博物馆被盗奥巴马4月23日访日国安委会议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国航供机上宽带服务俞可平求是杂志刊文硕士生在少林寺就业胡德平访日见安倍李代沫已正式批捕韩国客轮沉没美媒称中国妨碍搜救华润董事长否认贪腐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