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西安的未来去向何方?

admin8个月前 (09-26)西安产业信息7

  若要问西安的未来向何方,我们不妨先从宏观角度看看西安的现状如何。

  我们先来看看,西安的城市级别和发展定位

  2018年,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继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之后,国家级城市群正式升级为8个。这也是十九大召开之后,首个获批的国家级城市群。同时,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西安跻身为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

  城市群是实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主体。西北地区近年来虽然增长快,但基础设施仍然较弱,创新能力发展不足。关中平原城市群晋升为「国家队」的*大战略意图,一是依托将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西安,谋求区域协调发展;二是推动实现「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带动整个西北地区的新引擎。作为关中城市群*一的核心城市,西安自然肩负着带动引领城市群的发展使命。

  然而客观来说,西安还处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攻坚之年,他要带动一群也没有那么强的兄弟城市,确实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也意义深远。

  再看看过去一年,西安的发展成绩怎么样?

  今年5月份,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西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达到9321.19亿元,增长7.0%,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9和1.0个百分点,经济总量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目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增加值增长6.9%,增速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二。

  产业转型升级,确定了以六大支柱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六大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为主体框架的现代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9.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4.9%,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42.5%和26.3%。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成效突出,富阎一体化加速推进,关中协同创新发展更加紧密,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西安位列西部*一。

  中欧班列「长安号」覆盖45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开行2133列、增长70%,开行量、重载率、货运量稳居全国前列。新开通19条国际客运航线条全货运航线,首条第五航权客货运航线通航,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38万吨,增速居全国十大枢纽机场首位。

  针对城市基础设施滞后这一短板,西安也在着力改进。比如以迎接「十四运」为契机,大力开展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全年完成城建投资826亿元。「三中心」场馆主体竣工,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改造老旧小区93个、225.3万平方米,打通断头路53条,完成架空线公里,累计建成综合管廊79.6公里。

  西安火车站北广场及周边市政配套项目全面开工。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获批实施,地铁1号线二期、北客站至机场城际铁路建成运营。新建公共停车位2.08万个,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939辆,新开通线条,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新建5G基站4000个,荣获2019中国智慧城市创新示范奖。建成绿道492.4公里,新建、改造提升口袋公园和绿地广场141个,新增城市绿地1353.1万平方米。

  2019年,西安已建成运营4条地铁线年西安共有9条线年年底开通运营。

  西安因为地裂缝、文物古迹等不可抗力因素,地铁建设相较于其他城市较慢。从2006年开始建设,12年时间,西安一共建造了四条线路。平均三年一条。因此,网上都在调侃西安地铁的建设速度,但你可知道,咱们西安地铁四号线可是我国首次穿越大厚度湿陷性黄土的地铁工程。纵观世界地铁建设史,在地裂缝如此发育的市区进行地铁轨道交通建设,国内外尚无先例。

  2014年,西安地铁2号线工程荣获年度「全球杰出工程」大奖,成为中国以及亚洲地区*一获此奖项的项目,这也是全球*一个获FIDIC大奖的地铁工程。

  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地铁出行建立在很多地铁人的努力之上。比如大家拿来调侃的地铁古墓事件,背后就是考古人员的日夜奋斗。所以,多给予点理解和时间。「挤成肉夹馍」的现象早晚都会解决。

  文旅融合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临潼区成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唐不夜城入选全国首批高品位步行街试点。「打卡西安」成为旅游热点,去年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总数突破3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146亿元,分别增长21.7%和23.1%,获评全球20个热门旅游目的地和全国夜间经济十强城市。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我国营商环境评价领域的首部国家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西安跻身中国营商环境15个标杆城市行列。

  2018年西安市政府首次全文公布《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7—2021)》,规划范围是西安市行政辖区+西咸新区,规划面积10745平方公里。该规划为西安近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规划中提到的西安发展目标,到2021年,西安城市竞争力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位显著提升,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日益增强,「大西安」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市集聚力、辐射力、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国际化大都市初步建成。

  形成「三轴两带多中心多组团」发展格局

  实施「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战略,形成大西安「三轴两带多中心多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打下坚实城市本底。

  三轴:南北方向贯穿大西安的古都文化传承轴、科技创新轴、国际开放轴。

  两带:东西横向上的秦岭生态带、渭河生态带。

  多中心:以西安中心城区为主体,以文化旅游、现代服务功能为主,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商贸、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建设未来西安城市形象的核心区;以沣东新城科技统筹板块和沣西新城中心商贸服务区、国际文化中心为核心,打造以现代商贸、高新技术为主的新中心;以浐灞生态区欧亚经济论坛、丝路国际会展中心、国际港务区国际陆港、西安体育中心为中心,打造生态型现代服务东部新中心。

  多组团:东部新城、高新科学城等10大新城,纺织城创意片区、军民融合创新谷片区等10大片区,以及50个左右特色小镇、50个左右各类综合体。

  西安以国际化大都市标准建设中心城区,实施中心城区转型发展计划和古城复兴计划,弱化城墙内行政功能,强化文化、旅游、金融、娱乐功能。建设西咸新区新中心、渭北新城,建设现代化副中心城市及功能完善的城市组团。

  其实,西安早在2018年便已经启动《西安2020-2035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推进大西安2050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计划在中心城区划定历史文化核心区,保护汉长安城城址原真性、隋唐长安城规模格局和明清西安城历史遗迹。尽快形成完整全新的城乡规划编制作战地图,为提升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品位提供良好的规划支撑。

  今年9月6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当日联合发布《机遇之城2020》报告出炉。通过10个维度、55个变量对42座中国城市进行评估,这10个维度分别是智力资本和创新、技术成熟度、区域重要城市、城市韧性、交通和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文化与生活、经济影响力、成本、宜商环境。西安综合排名第13位,并在诸多维度评比中有亮眼表现。

  西安仍处在城市的快速发展期,在「外商投资」,「经济增长」两项指标中均各有亮点,也意味着西安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愈发受到外商的肯定,经济发展正在步向上行轨道。

  得益于西安交大、西工大、西电等众多优质高校资源,西安在这个维度整体排名为全国第6名,其中高等教育规模、国家重点实验室、文化程度明显优于大多数城市。

  在这项排名中,基于在5G产业领域的提前布局以及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西安排名还算靠前。但在拥有优势政策以及良好布局的基础上,西安在专利授权以及移动支付等技术落地环节,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中观层面来看,区域大循环将成为国内大循环落地的重要支撑,综合实力较强的中心城市通过推动所在城市群空间重构、基础设施对接、政策协同等,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区域资源禀赋优势,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在推进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同时,放大城市自身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承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关中平原城市群拥有西北*一的特大城市西安,是丝绸之路的核心引领区,是向西、向北方向贸易通道的战略支撑。这项排名体现了西安作为全国重要枢纽城市应当具备的连通世界的实力。目前有「长安号」的持续推动,加上航空货运短板的补齐,西安未来表现也值得期待。

  该报告完整数据,安安就不在此赘述了。

  以上数据足以说明,西安当下在各城市发展领域的表现力已然清晰。

  诚然,城市化进程中总会面临一系列问题,西安也不例外。但从「历史文化名城」到「一带一路」开放之都,西安虽然脚步走得慢,却也从未停止向前。

  如今,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立足古丝绸之路起点,依托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港务区等高层次开放平台,承接全运会举办等多个城市发展*佳机遇,西安的未来,需要着重思考的是如何发挥优势,补足短板。

  安安认为,每一个西安人感情深处应该都深藏着一个梦想,就是重振「长安」昔日辉煌,这也是西安这座城市的梦想。当然,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西安「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发展进程,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西安的很多问题都和历史分不开的,比方说交通问题。无论是道路拥堵指数,还是地铁客流强度,还是地铁修建速度,都和历史分不开。

  西安和北京的城区在大城市中看起来格外的方方正正,因为是依托古代的城市,一环又一环发展起来的。城区面积差不多大,然而西安的人口只有北京的一半,汽车也少三百多万辆,交通拥堵指数却在北京之上,其中原因,颇有意思。

  三环/绕城高速74.8公里/80.5公里

  没有一环(紫禁城周长3.42km)

  可以看到,一环不论,两个城市二环面积相当,而西安的三环比北京的四环还大,再算上北京的三点五环的话,同样的面积西安比北京少了两条环线,这对交通拥堵的影响不言而喻。

  至于西安为什么把三环修的如此大的原因——汉城遗址保护区,位于西安西北部二环与三环之间的一块儿比主城区面积还大的地方,是西汉时期的长安城遗址区,里面不能修路、不能盖楼、不能建厂,至今还是农村状态。在西安这样一个新一线的大城市,三环内竟然有一片比城乡结合部还落后的地方,全国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保护遗址不仅影响遗址区内部,也影响外部,二环的西北角凹进去一小块儿,三环要把遗址区包住而不能穿过。如此一来,西安的环线对于交通的缓解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里面不能动,能不能向外发展呢?毕竟三环内一块儿是明长安城,一块儿是汉长安城遗址,二环内还有个唐大明宫遗址区,能利用的地方本就比别的城市少,那就修个四环,向外发展吧。很遗憾,也不行,因为西安的畸形的行政区划。

  市区四四方方的西安的全部区划并不是圆形的,也不是方形的,而是个直角三角形的形状。从从西往东看,户县尚且和市区不接壤,更不必说更西边的周至县了。西安九区四县中,面积大的四个区县大部分区域都是山地,在长安区还是长安县的时候,北边四个县面积一个比一个大,却是一个比一个穷。

  至于三角形斜边的外侧的靠近西安主城区的平原地带,嗯,是咸阳市……

  看看关中的几个市,无论是西边的宝鸡,还是东边的渭南,哪一个不是渭河从区域中部穿过,除了西安。再看形状的话,加上陕北陕南的五个市,即便是小小的铜川,所有的城市大体都是方形的,除了西安。

  西安畸形的行政区划也不过是几十年的事情罢了,自秦以降,右扶风,左冯翊,中京兆,两千年不曾变过,为何今日竟然把小小的关中平原中部切分为四个市?

  西安南依秦岭,三环向南空间有限,若说大山的阻碍非人力所能改变,那么西北方向的人为的隔阂又在什么时候会消除呢?

  在帝都,我辞职找工作,一周收到了三个offer,而且企业为了留住人才,hr和你说他们的福利待遇有多好,你期望的薪资一定不会少,他们公司的前景有多么的。

  在废都,我辞职找工作,面试一轮又一轮,问完了专业问题,还问你个人问题,问你的家庭,美其名曰是判断你的稳定性。做的东西不咋地,待遇不咋地,搞的气势大的,好像就是你是求他一样。期望薪资达不到,hr就说西安都是这行情,接受不了你看看考虑别家,什么福利也没有,甚至五险一金都交不齐,然后还说我们不交这个,你到手工资就多了啊。好些it公司,宣传这是什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实际上基本都是做销售的或者售前售后技术支持。

  拥有这样企业的城市,拥有这样企业营商氛围的城市,好的人才真的愿意留在这吗。一个缺失人才的城市,未来真的会好吗。

  求你们了,别邀请我回答这种大而无当的问题,市长市委*都不敢回答。

  都是小老百姓,扯那么多云山雾罩的干啥,有合适的工作就干,没有就另想辙。你在西安不如意,换个城市也差不多。既然在别的地方混的风生水起,何必对西安这个你瞧不上的地方耿耿于怀呢,咬牙切齿的,很让人怀疑点什么。

  南方也不只有杭州成都重庆武汉南京,效率低官僚习气严重的地方多的是。建国以后,乃至往上很多年,西安一直中规中矩,比重庆武汉南京明显不如,并没有和这些城市并驾齐驱的充分理由。唐朝的辉煌可以成为美好的回忆,为什么要成为心理负担呢?西安就是西安,不用和谁比,不用赶这个超那个的。

  我觉得西安真的是要想有未来,先得解决西咸一体化的问题。

  西咸一体化→工业用地→工业建厂→广招人才→人口增加→GDP上涨

  结果就和很多人说的,西安真的太保守了,这种保守不仅仅是老百姓,更是政府,做什么事畏手畏脚的,和南方比如成都合肥长沙这种,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而且更可怕的是,新来的*目前也没表现出有之前*的那种活力,我作为西安人都有点*望。

  按理来说,西安手里真的一手好牌,又是中心城市,又是西北政治中心,又是丝绸之路陆港,又是旅游胜地,政治文化教育医疗军事科研啥啥都不差,就是不发展经济,不发展工业。

  北京上海人手里大小王,咋打都能赢。深圳手里四个二,我等别人出牌出到*后我一炸也是稳赢。

  按道理来说,西安原本手里也是四个A,成都可能就四个K,但人成都政府知道啊,知道我不能总惦记我这几张牌,我要能赢得看其他牌打得怎么样,所以人成都杭州无论是对子还是顺子,能打的早早就打了。

  就西安乃至整个陕西,哎呀我无敌了!我当年差一票是首都呢!我曾经十三朝古都!几千年前我是媲美纽约的存在!

  别人牌局都打完了,钱都清算了,西安还隔这给别人炫耀: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西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xian.021cf.cn/index.php/post/4538.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西安国企排名)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西安国企排名)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集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多种资源高效开发、综合利用、深度转化为一体的大型能源化工企业,位居陕西省国有企业之首。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职工住房项目室外工程电线电缆采购采购任务中标公示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职工住房项目室外工程电线电缆采购采购任务中标公示

  项目编号: RW-WZ-20 招标人: 石娜 项目名称: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职工住房项目室外工程 电线电缆采购采购任务   公示期: 2020-11-06 ~ 2020-11-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2届保研率218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2届保研率2188%

  根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关于公布拟推荐2022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名单的通知》:   注:2020届支教团等合并于各学院之中。两届保研率计算分母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5G+4K技术现场异地同屏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5G+4K技术现场异地同屏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

  央广网西安7月2日消息(记者雷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今天(2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礼仪广场举行。典礼采用5G+4K全息穿越异地同场技术,将无法按时返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西安高新区校地融合发展峰会举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西安高新区校地融合发展峰会举办

  10月17日下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校90周年(1931-2021)校庆年启动暨第二届校友日活动举办之际,以“校地融合发展助推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为主题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西安高新区校地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西安高新区校地融合发展峰会成功举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西安高新区校地融合发展峰会成功举办

  10月17日下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校90周年(1931-2021)校庆年启动暨第二届校友日活动举办之际,以“校地融合发展助推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为主题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西安高新区校地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