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西安:就业再就业稳步增加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admin8个月前 (09-26)西安产业信息14

  原标题:就业再就业稳步增加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职工工资持续提高西安:大踏步迈入新时代本报讯(记者 王昕)截至2018年底,西安市全社会就业人员已达621.22万人,与1949年相比增加534.22万人

  本报讯(记者 王昕)截至2018年底,西安市全社会就业人员已达621.22万人,与1949年相比增加534.22万人;西安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与1957年相比增长了129倍9月29日,市统计局发布相关的系列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安就业再就业呈现总量稳步增加、结构不断优化、工资稳步提高的良好局面。

  新中国成立之时,西安市只有几家工厂,设备简陋,年工业总产值1.11亿元;全社会就业人员87万人,职工人数8.63万人,人民生活十分艰苦。

  进入50年代后,西安掀起了*一个建设高潮,政府积极采取招工、培训、转业训练等多种形式安排大批人员就业,到1957年全市就业人员已达到136.78万人,比1949年增加49.78万人,增长57.2%,职工人数也达到38.33万人,比1949年增长近4倍。

  党的十八大之后,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引导下,劳动就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日趋合理,就业人员素质逐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成功地解决了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有力地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截至2018年底,西安市全社会就业人员已达621.22万人,与新中国成立时期的1949年相比,增加534.22万人,年均增加7.74万人,年均递增2.8%。就业人员的迅速增长,不仅保证了我市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有制经济始终是西安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开放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国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逐年下降,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在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就业人员、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序幕。统计显示,当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不足1万人,所占比重不足0.1%。到199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达106.45万人,所占比重为27.1%。到2013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达281.56万人,所占比重已提升到53.1%。

  党的十八大以后,市委、市政府紧跟国家一系列政策不动摇,千方百计壮大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全力以赴扶持小微企业发展。2018年底,在621.22万全社会就业人员中,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达368.52万人,比1978年增加368.47万人,年均增加9.21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为59.3%。

  2018年西安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87125元,与1957年的675元相比,增长了129倍。数据显示,1978年,在国民经济16个行业门类中,西安年平均工资*高的行业是制造业(807元)、地质勘察和水利管理业(807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756元),平均工资*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529元),*高与*低收入之比为1.62∶1。2018年,在国民经济19个行业门类中,西安年平均工资*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0081元,金融业108643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03604元,分别为全市平均水平的1.79倍、1.29倍和1.23倍。年平均工资*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4940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54127元,住宿和餐饮业42970元,分别为全市平均水平的66%、64%和51%。*高与*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为3.49∶1,与1978年的1.62∶1相比,差距明显拉大,高收入行业已由传统制造业转为高技术行业。

  截至2018年底,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已由1957年的702元提高到2018年的87096元,增加了86394元,平均每年增加1416元;城镇集体单位平均工资由549元提高到53048元,增加了10285元,平均每年增加861元;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平均工资由1984年的2369元迅速提高到82239元,增加30975元,平均每年增加2349元。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西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xian.021cf.cn/index.php/post/5168.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西安:到2022年将形成现代产业布局 5个千亿级支柱产业

西安:到2022年将形成现代产业布局 5个千亿级支柱产业

  近日,西安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此次现代产业布局紧扣奋力谱写西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总体目标,以“五项要求”为统揽,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以“...

西安:南三环—雁翔路环形天桥正式投用

西安:南三环—雁翔路环形天桥正式投用

  本报讯 “有了这座天桥,过三环更安全便捷了,电扶梯的设计照顾了老人小孩,晚上还能欣赏灯光秀,很不错。”市民赵女士说道。6月29日9时许,西安曲江新区南三环—雁翔路环形天桥正式投用,市民陆续走...

西安:发展“体育+旅游” 优势显著 正当其时

西安:发展“体育+旅游” 优势显著 正当其时

  “游十三朝古都、看十四运盛会”——十四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这场即将召开的盛会在点燃三秦百姓运动热情的同时,也将成为拉动陕西及西安旅游的一大引擎。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我...

西安:发挥特色产业优势 促进乡村振兴

西安:发挥特色产业优势 促进乡村振兴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刘康 徐瑞华 周煜涵)加强与电商合作,创新销售模式;延长产业链,与二产、三产融合发展,西安市依托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西安:培育夜游经济产业打造古都新名片

西安:培育夜游经济产业打造古都新名片

  2018年春节,西安市以“西安年·*中国”为主题,精心策划了具有十三朝古都特色的“西安年”文化活动,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众多游客。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市旅游收入103.15亿元,同比增长137....

西安:壮大支柱产业提升产业链水平 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西安:壮大支柱产业提升产业链水平 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十四五”规划实施关键之年,和开创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重要之年,西安市聚焦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促进重点产业链提升见效成势,推动我市工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