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5年过万亿 西安现代产业布局蓝图绘就
不久前发布的《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列出了时间表。到2022年,西安将基本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布局,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超过10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70%,形成6个以上千亿级支柱产业。
届时,将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以及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目标。
拥有深厚科技资源与底蕴的西安,对产业发展,尤为注重向高端聚焦与发力创新。
在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中,高端产业、产业链、创新链等,是多次出现的关键词,分量颇重。
尤其是,大企业带动,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形成了清晰的思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西安的产业布局,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都有规划。
例如持续大热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以及发展势头迅猛的汽车业、生物医药业。西安历来占据优势的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更是无需赘言。
作为“硬科技”发源地的西安,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把握,亦是志在必得。
西安将聚焦人工智能、5G、增材制造、机器人、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产业方向,把握“新基建”机遇,发挥本地科技、产业和市场优势。
西安将进一步完善新兴产业基础设施,扩展新兴产业场景和应用,以新兴产业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打造西北地区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尤其5G,2019年为国内5G商用元年,2020年开始进入5G建设加速期,市场潜力与产业价值已备受憧憬。
例如银河证券研报指出,5G网络是未来5年内信息领域*重要建设项目,投资额有望超过1.2万亿元,且在“十四五建议”中获明确强调。截至11月底,我国5G基站已超70万站。
同时,2020年三大运营商的5G资本开支同比大幅增长,占全年资本开支预算50%以上。并且,2021年预计延续资本开支高增长。
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西安将提升价值链继续做优做强。如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研发设计,会议会展等。
文旅资源丰富的西安,将培育文旅产业新业态。鼓励支持跨行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文旅+”新兴业态。并且将以举办“十四运”和承办2023年亚洲杯足球赛为契机,发展体育产业,积极申办国际体育赛事,促进文旅与体育、健康、科技融合发展,打造赛事名城。
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无疑是关注度较高的产业,包括集成电路、光电芯片、显示面板等,一系列关键词都是市场热点。
西安拥有三星、美光、中兴等龙头企业,发展高端芯片、智能手机、新型电子元器件等相关产业,自带优势。
规划提到,将以三星项目为引领,构建存储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等完整的产业链,建设世界*流高端芯片产业基地,在下一代新型存储器产业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西安还有紫光国芯等诸多企业,在智能终端、存储器、传感器、物联网等专用芯片的设计与产业化方面,要持续提升西安集成电路设计规模和水平。
此次西安出台的产业规划中,将电子信息制造列为*一大支柱产业,透露出的内涵颇值得关注。
陕西自贸区西安管委会战略专家、陕西智库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单英骥认为,“西安工业制造业发展从简单机械制造加工业,向高质量电子信息行业布局,有利于西安经济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具有前瞻意义。”
在他看来,西安高校众多,“985”三所、“211”七所,电子信息制造业列为*一大支柱产业,将吸纳更多高层次人才就业,避免人才外流,提升西安的人才竞争力。
“这对西安现有产业而言是一种高价值赋能,有利于西安现有产业升级转型。”单英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今年以来,第三代半导体概念火热,对于电子新材料的重视力度陡然提升。对这一风口的把握,西安也是有底气的。
西安将依托西安瑞联、陕西电子集团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电子级硅材料、平板显示材料、OLED高纯有机材料等,形成液晶单体、液晶中间体等系列高端产品。重点突破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用新型电子材料关键技术……
事关未来多年的产业格局,运筹帷幄自当全盘规划。其中既包括产业类别,也包括空间布局。
此次的产业发展统筹协调,将使各开发区从产业聚集向能级提升转变,在空间上逐步形成“一核三带一通道多板块”的布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城市空间中心的文旅商贸核心,是规划所指的“一核”。
作为这座城市*为核心的板块,主城区中的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灞桥区、未央区等,多年来在文化旅游、商贸服务上占据优势。
此次规划也将其定位为城市文旅商贸核心区,将优化中心城区的现代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所谓的“三带”,则是高新技术产业带,先进制造产业带,以及文化旅游产业带。
其中,西安高新区自然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引领。其它如航天基地、长安大学城、沣东新城、沣西新城等也被划入。
此类产业带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同时,配套发展5大新兴产业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
“一通道”则指,从空港新城连接高铁新城到国际港务区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主要发展现代物流、临港经济、临空经济。
单英骥建议,可以扶持行业内有前景的公司做大、做强、做上市,形成本地优势品牌。
“向其它城市学习,延伸产业链,把加工贸易的‘微笑曲线’大部分留在陕西。同时,产品的销售结算方面建立西安离岸金融结算中心。”他称。
对于区域与产业的布局,他建议,可通过不同产业园区的连片集中做强,形成产业集群,发挥规模倍增效应。
另一方面,高房价不利于产业集群及产业工人生活,为保持城市拥有更强创新能力,他建议,应保持相对平稳水平的工业及住宅用地价格。
此外他也提到,“现代产业发展方向是,健康、绿色、高效、集约化发展。先污染再治理的发展模式已成为过去,当下产业转型发展要将环境保护纳入其中。”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