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西安重点发展七大支柱产业
本报记者张海燕报道“十三五”期间,陕西省西安市计划发展七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为西安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产业支撑。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始终坚持“稳增长”和“求突破”两手抓,通过大力实施政策撬动、项目带动、园区承载、创新驱动、服务促进、信息化引领六大战略,在工业投资、创新能力、节能降耗、县域工业、渭北工业区、两化融合等涉及工业发展的重大方面都取得重大突破。三星电子、比亚迪002594股吧)二期、中兴通讯000063股吧)以及4万吨模锻压机等一批大项目和尖端项目都在“十二五”期间建成投产,并成长为西安市工业新亮点。截止到2015年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98户,其中超百亿元工业企业6户,超50亿元企业8户,超10亿元企业36户,5年累计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09户。
2015年,西安市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95.89亿元,比2010年增加1265.74亿元;完成增加值1174.67亿元,比2010年增加312.39亿元。工业增速2013年和2014年跃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1位。2012至2014年,工业投资增速连续3年稳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1位。特别是2013年,工业投资增速达到50.2%,创有统计资料以来*高纪录。
“十三五”期间,西安市要坚持高端、融合、创新、绿色的发展理念,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全面贯彻“1751发展战略”,即围绕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一条主线;重点发展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医药、食品加工制造、新材料与新能源等七个支柱产业;建设渭北工业区、高新区、经开区、航空基地、航天基地五个核心工业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为西安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产业支撑。
到“十三五”末,西安市将基本实现工业化,经济总量和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工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产品质量大幅提高,优势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末,致力将西安打造成为“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基地”。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