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经济观察——成都、西安与昆明发展对比分析:产业路径、战略布局与目标锚定
2024年昆明市地区生产总值跨过8000亿元台阶、达8275.22亿元,增长4.0%,年度增速自2018年以来首次超过全省,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1.9%,居全省头部位,经济增长走出“V形”复苏曲线,全省经济发展排头兵作用显著增强。
本期南思咨询年度经济观察整理了27个省会城市(不含重庆、上海、北京、天津四直辖市及港澳台)GDP、及增速,从省会城市对比到区域(成都、西安)竞合对比展开讨论。
从整体来看,广州依然遥遥领先,昆明总量居第13位,与沈阳、石家庄差距较小,从实际增速看,拉萨以6.7%居头部位,其次是呼和浩特、福州和合肥都达到了6.1%,昆明居倒数第五位。
从西部11省份(区)看,昆明总量居第三位,但与头部(成都)、第二位(西安)差距较大。
在中国西部经济版图中,成都、西安与昆明分别以“西南枢纽”“西北龙头”“南亚门户”的定位,演绎着差异化的增长路径。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关键节点,三城的发展目标与产业策略折射出区域经济竞争的深层逻辑。接下来我们从GDP表现、主导产业布局、招商引资策略及2025年目标四维度展开对比分析,解码其发展动能与挑战。
2024年成都GDP达2.35万亿元,增速5.7%,;2025年目标增速5.7%以上,剑指2.5万亿元规模。其经济韧性源于“双轮驱动”:
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京东方、英特尔)、装备制造(成飞集团)、医药健康(科伦药业)三大万亿级集群为基盘,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目标1300亿元。
现代服务业:依托春熙路、交子公园等国际消费地标,2025年计划举办超120场演唱会及国际赛事,推动体育消费规模突破800亿元,打造“演艺+”“赛事+”新消费场景。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3317.78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5%。百亿企业贡献突出。15家过百亿工业企业合计产值增长10.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3个百分点。六成以上行业产值实现增长。
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六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增长4.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0.2个百分点。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产品产量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4.3%,民用无人机增长2.9倍,充电桩增长26.3%,太阳能电池增长61.4%,3D打印设备增长41.9%,集成电路圆片增长36.7%。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6家。
创新短板:研发投入强度高,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仍依赖投资驱动,2025年计划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占比提至1.8%,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00家。
2024年GDP8275.22亿元,2025年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产业投资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
三地增长逻辑迥异:成都依托“新质生产力+开放枢纽”,西安聚焦“能源转型+创新集群”,昆明则强调“工业强市+文旅融合”。
产业路径: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推动“科创+产业”深度融合。2025年计划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50家,重点布局奕斯伟半导体、沃飞长空低空经济基地等百亿项目,强化产业链闭环。
招商手段:动态发布招商清单,设立全国首只科幻未来产业基金,举办“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2025年目标引进重大项目450个以上;通过消费券、免税店、国际航线条)等“软环境”吸引外资。
产业路径:依托央企与龙头企业(如三星、陕汽)构建产业集群,推动汽车、电子信息制造全链条升级。2025年计划培育3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强化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与氢燃料技术突破。
招商短板:开发区同质化竞争严重,招商以政策优惠为主,需强化产业链协同。2025年拟通过“总部+基地”模式深化区域合作,但统筹机制待完善。
产业路径:以滇池度假区为核心,升级云南民族村、捞渔河湿地等文旅IP,发展低空观光、智慧文旅;高原特色农业推进产品化,如咖啡嘉年华、农产品加工业提升。
跨境合作+服务式招商的“边疆突围”
中老铁路经济带:依托磨憨—磨丁合作区吸引跨境投资,截至2024年12月,中老铁路沿线开发重点项目库共有项目77个,开工率达98.7%,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99.7亿元,投资完成率超66.7%,对支撑和引领中老铁路沿线开发良好势头发挥了重要作用。
招商重点:国企改革(昆明文旅集团整合)、中老铁路旅游合作,但产业能级较低,依赖传统资源驱动,新兴产业布局滞后。
核心任务:巩固“制造强市”根基,建设14个千亿级园区;扩大开放通道(中欧班列、航空货邮吞吐量增6%),服务贸易目标1300亿元。
风险点:新兴产业竞争加剧,需警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产能过剩风险。
关键指标:规上工业企业增至2000家,新能源汽车产量翻番;但同质化招商与创新转化效率仍是瓶颈。
突围方向:推进“旅游+文化”“旅游+体育”融合,但过度依赖文旅易受外部冲击,需加速康养、数字经济等多元布局。
成都模式:以科创赋能产业链、消费激活城市活力,形成“硬科技+软实力”双轮驱动,堪称西部城市转型升级的标杆。
西安困境:工业基础雄厚但创新效能不足,需从“政策招商”转向“生态育商”,避免陷入“重资产、低利润”陷阱。
昆明潜力:生态与文旅资源独特,但需打破“路径依赖”,探索“文旅+科技”“文旅+康养”等高附加值模式。
2025年,三城的竞逐不仅是区域经济的角力,更是中国西部发展模式多元化的缩影。成渝双城经济圈、关中平原城市群与滇中城市群的战略互动,或将重塑西部经济新版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