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新闻】西安“名校+”暨“三个课堂”培训推进会在西咸新区召开
原标题:【搜狐新闻】西安“名校+”暨“三个课堂”培训推进会在西咸新区召开
7月9日上午,按照西安市教育局安排部署,西安“名校+”暨“三个课堂”培训推进会在西咸新区*一小学报告厅举行。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王纲、西安教育电视台台长席震宙、教师报主编唐李佩、新区各新城教育卫体局局长、副局长、教科研干部、中小学校长及教务主任300余人参加培训推进会。会议由西咸新区教育卫体局副局长李刚主持。
王纲首先向与会同志宣介了“三个课堂”。刘建林厅长首创的“三个课堂”,一经提岀即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共鸣。“三个课堂”契合中央深化教育改革大方向,契合课堂革命新要求,契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契合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强烈期盼,契合陕西基础教育的特点和实际。“三个课堂”富有前瞻性、科学性、能动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三个课堂”抓在了关键、抓在了要害、抓在了点子上、抓在了课程课堂质量建设的根本。“三个课堂”是助推陕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实践载体、强力支撑,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陕西设计、陕西品牌。持续用西安行动践行“三个课堂”,全面行动,深化推进,特色凸显,评价引领,结果导向,典型示范,强化保障。西安好课堂就是“三个课堂”的西安实践,就是课堂革命陕西行动之西安行动。注重五育全面培养,协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统筹课中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上,系统打造“三个课堂”,强化*一课堂,开发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让课堂学习真实发生,让育人效果规律生成。
对“三个课堂”的西安具体落地实践即西安好课堂,王纲总结了“24655”:2即强化学校教学主阵地、强化课堂主阵地。4即四个注重(注重实战、注重结果、注重获得感、注重持续提升)、6即六个维度、*一个5即提升五力,第二个5即打造五个*流专业教研员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培养更多的名家。
一个没有好课堂的学校不能称其为好学校,一个上不了好课堂的老师难以成为好老师。学校的核心是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的核心是课程,课程的核心是课堂。西安好课堂具有六个维度:一是西安好课堂凸显五育内容课程化、核心素养校本化、课程建构体系化、质量评价导向化。西安好课堂改革了课堂构成的核心要素,导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课堂的质量。二是西安好课堂体现了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探究式、分享式、合作式等特点。西安好课堂的核心价值在于创建一种崭新的课堂文化。三是西安好课堂系师生共同打造的好课堂。老师要成为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导师,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享受成长。四是西安好课堂聚焦课堂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向每一节课要质量,破解起点决定终点的瓶颈。五是西安好课堂不仅教授知识,更是启迪学生的思维,课堂革命首先是思维革命。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找到开锁的钥匙,更要帮助学生学会怎样配置钥匙,方法比答案更有价值和意义。老师要打开学生的心扉,给学生的心里照进一束光,这束光就是思维之光、灵动之光、智慧之光、成长之光、幸福之光。六是西安好课堂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基于个体化差异,因材(才)施教、有教无类、机会均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好的自己。
打造“三个课堂”,深耕西安好课堂,关键在人,亟须持续提升“五力”,即:提升校长的领导力、提升教师的发展力、提升学生的成长力、提升家长的协同力、提升教研员的支撑力。各学校应成立四个中心,即教师发展中心、学生成长中心、家长协同中心和教科研中心。打造五个*流专业教研员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即*流专业思维、*流专业能力、*流专业素养、*流专业精神、*流专业成果。
践行“三个课堂”,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高质量发展。我们的学生不仅需要好的教育教学质量,更需要阳光,需要运动,需要艺术,需要健康,需要自信,需要勇敢,需要坚强,需要男孩子的阳刚之气,需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真善美的熏陶和追求,需要些许泥土的气息和滋养,需要诗、梦想和远方!这才是新时代少年该有的模样!
以“三个课堂”为引领,聚焦课堂、直击课堂、发力课堂、绽放课堂、享受课堂。系统思维、融合创新、落实落地落好“三个课堂”。统筹设计并系统推出西安好课堂,相继实施向每一节课要质量、品质课程分享、名校优课乡村行、多彩社团动起来、家校讲堂进行时、精品网课别样红、校外实践直通车等系列常态活动。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聚焦课程课堂改革,聚焦育人方式改革,聚焦中高考改革,打造形成西安好课堂特色品牌,助推构建西安基础教育新高地,建设教育强市,为陕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构建陕西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西安力量。
王纲接着围绕西安“名校+”主题,从“名校+”的实施背景、系统把握的三个关键因素、八个特质、四种紧密型模式、下一步如何深化升级等方面,为大家具体做了解读。西安“名校+”系统地解决好三个关键因素,即谁来“+”,“+”谁,怎么“+”。谁来“+”,当然是区域内外的名校,不论办学性质,只看品牌实力和社会认可度。“+”谁,当然“+”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新建学校等,学生、家长、社会不甚认可的都可在“+”的范围。怎么“+”,也当然是用紧密型一体化模式来“+”,这也是“名校+”区别于以前“大学区”的根本标志。
紧密型是西安“名校+”的本质特征,实践证明:紧密型的差不了,松散型的好不了。“名校+”的八个特质:“名校+”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创新的优质办学方式和办学实体;“名校+”本质要求凸显紧密型;名校+”必须实现人、财、物、教、管一体化;“名校+”充分激发“+校”的办学活力和名校规模辐射力,实现共赢;“名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再生和滚动式发展;“名校+”重点把“+校”的发展成效作为“名校+”工程的主要考量标准;“名校+”有机融合了名校的一体化品牌引领和“+校”的特色个性化发展;“名校+”的生动特质就是快速、就是加速度,是对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运用。
“名校+”组建模式直接决定了“+校”的成效。四种紧密型模式(一长多校、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兼并融合)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特殊之举,各有其适用条件、范围和侧重点。一长多校主要适用于同一区域、同一体制、同一任命主体的学校之间,侧重于公办学校。同时,一长多校的组建要统筹考虑到名校与“+校”之间的匹配性,如距离远近、人文习惯、新旧搭配、数量适度等。一长多校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强,*大多数区县开发区都采用了这种模式,效果也很明显。委托管理主要适用于跨体制、跨区域的学校之间,可采用品牌输出、购买服务、经费包干、人事新机制等全面托管的形式,尤其适用于开发区的新建学校,新建学校建设务必高起点高品质。目前,部分开发区的新建学校采用了这种管理模式,效果突显。集团化办学:在一长多校、委托管理等紧密型模式的基础上,组建教育集团。教育行政部门原则上只对应教育集团,由教育集团总部学校统管各成员校,教育集团实行总部校长+若干执行校长一体化管理。教育集团是“名校+”的*佳模式形态,“名校+”推进过程中岀现的瓶颈和问题,都可通过集团化办学来有效解决。兼并融合模式:内涵上与传统的合校并点类似,其特点是彻底完成融合,合并成为一个法人、一个代码、一个财务、一个学籍系统。合并后可设校区分学段分年级段管理。
西安“名校+”,下一步要聚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推进,名校与“+校”要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实现五个升级,即由松散型向紧密型一体化升级,由相对单一模块向跨区域跨体制跨学段升级,由多模式复合式向集团化办学升级,由区域资源统筹向市域、城乡资源统筹升级,由体量规模优势向整体高质量集群优势升级。
陕师大实验小学、陕师大陆港小学、港务区实验小学三所小学校长罗坤作了经验交流。介绍了学校落实国家课程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实效,对“三个课堂”的落地转化做出了积极探索。尤其是结合西安好课堂,从“三个课堂”的逻辑关系、育人特征、路径选择和保障体系做出了科学统筹,创建了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国家课程为主干,学科育人为基础,学科群落为特征的整体性课程体系。还介绍了以委托管理模式组建的本校“名校+”及取得的办学成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