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政讨厌么?2020年西安卖地1058亿元排名全国12!
一提到土地财政,就有人深恶痛*,认为凡是物欲横流、实体衰败、消费不振、成本变高,皆因土地财政导致。
但什么是土地财政?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基金预算收入,属于地方财政收入的一种。我们的“土地财政”主要是依靠增量土地创造财政收入,也就是说通过卖地的土地出让金来满足财政需求。
隐藏在土地财政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其实,都是税制原因,在分税制改革之后,其中,三大种类,如消费税100%、增值税75%(营改增之后,降为50%)、企业及个人所得税(从50%涨到60%),均收归ZY。
但城市建设投资,地方政府占到*对大头,为此,从1994年至今,土地出让金不再上缴ZY财政,而是全部留归地方,于是,土地出让金收入成为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的主要来源。
换而言之,在没有土地财政的支持之下,地方上的地铁、教育、医疗、征迁、生态、商业、修桥、铺路、照明、各种补贴等开销,全部都将陷入困局。举一个例子,很多地方没有土地财政,晚上连路灯都点不起,七八里路没有一盏灯亮着......
既然,这个摆在前面的道理,大家都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家会对于“土地财政”表现的深恶痛*?
究竟该如何去看待土地财政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一定是拆分来看,*起码也要一分为二。我们从两个方面引用一点材料,与大家分享,仅作为参考:
*一种,表示反对:2011年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邹爱华在一篇报媒刊物文章中,明确提出:
土地财政不只是导致了高房价,还有更为严重的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2010年,中国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正在由中低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要想完成这个转变,避免坠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非常有必要终结土地财政,以减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阻力,缩小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纠纷。第二种,表示支持:2014年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发表《土地财政:历史、逻辑与抉择》一文,观点很鲜明:
急剧膨胀的“土地财政”,帮助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积累起原始资本。城市基础设施不仅逐步还清欠账,甚至还有部分超前(高铁、机场、行政中心)。中国城市伟大成就背后的真正秘密,就是创造性地发展出一套将土地作为信用基础的制度——“土地财政”。没有这一伟大的制度创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就是一句空话。前者,将“土地财政”视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障碍;后者,将“土地财政”视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究竟孰对孰错?
“土地财政”不是一个难以启齿的问题,因为除了深圳、北京、上海之外,也只有鹤岗、玉门、鸡西这种地方能够彻底摆脱土地财政。如果将没有“土地财政”视为道德洁癖,那血液*清新的地方或将是老少边穷,还有一些资源枯竭的城市,显然,它们不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代表,将“不卖地”视为“道德优越”,其实就是一种反智认知,因为,都是一片土地上长出来的草、编织的“刍狗”,哪有道德高低之分。
以《2020年全国300城市土地交易报告》为例,中指研究院公布的数据中,我们抽取两条,仅做参考:其一,2020年全国土地出让金TOP50城市,其中,2020年全国300城共成交121872万㎡的土地,卖地收入达到59827亿元。其二,西安共成交295宗、共计1947万㎡开发用地,同比增加14.6%;土地收入共计1058亿元,同比增长32.6%,全国排名12。
全国排名12,排在上海、杭州、广州、南京、北京、武汉、宁波、佛山、成都、重庆、苏州之后,也是西北*一土拍过千亿的城市,因此,很多人对于西安卖地的情况,有些意味深长的酸话,认为西安卖地太猛。
虽然,西安土地资源紧张,容积率排名全国第二高,但西安土地出让金的规模近年来一直排名靠后,例如2019年土地出让金713亿元,位列全国第17位;2018年土地出让金680.6亿元,位列全国第14位;2017年土地出让金344亿元,位列全国24位.......
有人就说了,那西安房地产影响高科技发展,难道不是么?这好像不是西安的问题吧,西安科技研发人才密度全国第二,每次大国精工科技都少不了西安,2018年科技转化合同总金额排名全国第三,但西安房价排在全国27位,说房价影响了西安的高科技发展,有点问题吧?
*关键是2016年的时候,西安的房价排在全国64名,掌握着显著的低房价优势,那个时候,西安的高科技是不是已经超过北上广深了?好像也没有吧,反倒是2015年人口竟然出现负增长,长期高等学府变成“黄埔军校”。其实,地价、科技完全是两个领域的问题,不知道为什么网络专家会出现逻辑天然自洽!
反观长期排名前三甲的杭州,2019年土地出让金几乎是西安3.9倍,有多少人质疑过杭州?事实证明,只要经济差,打个喷嚏都是错的!
其实,2017年以来,西安进入“大西安元年”,规划上敢于破局,招商引资也是风生水起,也有资金敢于做城市营销了。
*关键的一点是,有资金补缺城市短板,提出了不少“三年计划”,例如“三年拆迁”、“三年教育”、“三年治水”、“三年医疗”、“三年金融”等,诸如此类等等,其实,都是西安在城市上空撒钱!
主要投资地方,2600亿投资国家“十四运”、地铁“八线公里“三河一山”超级绿道、计划增加学位38.95万个(中小学幼儿园430所)、新建医院13所、拆迁184个村子、计划断头路打通55条等等。
地价,抽象一点来说,更像是股票发行价,西安与杭州差距太大,在这种差距之下,西安想要追赶超越、求新求变,几乎是痴人说梦,想要把修地铁、架高速、修环线、增学位、办医院等一步到位,更是不可能。
西安与杭州之间的差距,究竟有多大?我们把土地出让金视为城市建设资金,以2016年为例,杭州的土地出让金1624.1亿元,西安中心城区土地出让金250亿元,二者相差6.5倍;杭州的平均楼面地价12383元/㎡,西安中心城区平均楼面地价1812元/㎡,全市平均楼面地价1311元/㎡,二者相差9.4倍!
但我们想要说的一点是,看起来西安市在2016年出让金额远小于2020年,但2016年却是2010年以来,西安土地市场收成*好的一年,几乎是从跌落谷底之后再爬出来,一部分媒体称赞,2016年西安楼面地价创历史新高。
当我们回望这些所谓历史时刻的时候,我们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我们所创造的历史,放在全国的框架里,竟然是如此逗比。
土地财政,其实是一种“变相收地租”,地价越高,租户越焦虑。
但问题是为什么地租越来越高?因为城市需求在升级,各个领域都在进行消费升级,从城市下水道到城市*美河岸线,从公交到地铁,从康复路到SKP,从人才短缺到人才高消费,从村小到名校+,从点式楼到板式楼,从自然水到纯净水......
土地财政与房价之间的天然关系,不能够成为“土地财政”被黑的终极因素,因为,在西安没有房子,也能够落户;在西安不买房,还能长租房,甚至于还有公租房、共享产权房,那为什么还有人骂个不停?
因为,房价已经没有了曾经的低洼,现在抄底买房,想要包赚不赔、三倍收益,已经很难了,因此,这是一个买家对于卖家的吐槽罢了,可以理解。
我们也吐槽泡馍太贵,几乎翻了一倍,肉夹馍太贵,涨了三四倍,但是店家也要吐槽,人员成本太高、房价摆在眼前,原材料也在涨价。
看待事情要一体两面,*对不能“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一边天天坐地铁,一边诟骂修地铁是浪费,这表现得有点彪啊!
(文章于2021年5月16日在同名公众号发出)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