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重磅!西安正式定下2万亿目标!

admin6个月前 (09-26)西安产业信息9

  10月24日,《西安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将聚焦建设全国*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支柱产业多元并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有力支撑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实现产业强、企业强、创新强、品牌强、融合强的发展目标,全方位提高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水平,规划到2025年产业规模目标将达两万亿!

  支柱产业不够强不够大,区县工业体量普遍较小,龙头企业少,规模以上企业不多,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仅为副省级城市平均规模的1/2左右,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低。

  行业发展和大中小企业发展不均衡,龙头骨干企业发展趋势不够强劲,多年来主要依赖装备制造业支撑工业“半壁江山”。

  重点产业链存在产业链薄弱和缺失环节,部分支柱产业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低,企业协同发展水平不高。

  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不足30%,工业招商引资工作需进一步加强。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保持在20%左右,远低于其他同类型城市。

  研发投入以科研、军工院所为主,规模以上工业研发(R&D)经费投入占比为30%,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为32.4%,企业自主创新活力不足。

  工业项目用地面积占比不高,工业用电电价较高,冬季气荒现象频发,产业人才紧缺,大项目缺少专项基金支撑,创新研发项目缺少风险投资,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问题较为突出,基础设施及要素保障有待进一步完善提升。

  经济规模方面,到“十四五”末,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期达到2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预期达到8% ,工业投资年均增速预期达到8%。

  创新能力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预期达到1.8%,规模以上有研发活动工业企业占比预期达到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预期达到50%,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预期达到630家。

  中小企业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2000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0家,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0家,省级质量标杆企业30家,工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企业20家,市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15个。

  绿色发展方面,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降低15%。

  电子信息制造、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制造、食品和生物医药六大支柱产业2025年产业规模预期达到15100亿元,年均增速21.2%。新兴产业2025年产业规模预期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速38.7%。生产性服务业2025年产业规模预期达到5600亿元,年均增速15%。预期到2025年时,这些产业规模将过两万亿,达到22700亿元。

  西安市“十四五”产业规划空间布局

  西安“6+5+6+1”现代产业体系

  6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汽车产业、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

  5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机器人、5G、大数据和云计算、增材制造

  6大生产性服务业: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会议会展

  依托三星、中兴、比亚迪电子、创维等12户龙头骨干企业,以光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智能终端、传感器等重点产业链提升为牵引,以三星闪存芯片、奕斯伟硅产业基地、比亚迪高端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创维智能家居生产基地、“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为支撑,打造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倍增,到2025年,产值规模达到3500亿元。

  依托陕汽、比亚迪、法士特、西安吉利等10户龙头骨干企业,以重卡、乘用车(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提升为牵引,以陕汽重卡扩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扩能一期和二期、众迪新型动力电池等重点项目为支撑,打造汽车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倍增,到2025年,产值规模达到4200亿元。

  依托西飞、西航、航天四院、航天六院等10户龙头骨干企业,以航空、航天、无人机等重点产业链提升为牵引,以西飞、一飞院、试飞院飞机研发生产能力提升,航空产业加工制造基地,中电科39所卫星应用系统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为支撑,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倍增,到2025年,产值规模达到2800亿元。

  依托西电集团、中石油测井、陕鼓集团、特变电工等15户龙头骨干企业,以轨道交通、输变电装备等重点产业链提升为牵引,以西电智慧产业园、中熔智能电气产业基地、中车智轨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为支撑,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倍增,到2025年,产值规模达到2000亿元。

  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部超导、隆基股份、乐叶光伏等9户龙头骨干企业,以钛及钛合金、太阳能光伏、陶瓷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等重点产业链提升为牵引,以西部超导高性能金属材料、西安赛特稀有金属材料、隆基绿能光伏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支撑,打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倍增,到2025年,产值规模达到1600亿元。

  依托杨森、清华德人、天隆科技、邦淇制油、银桥乳业等14户龙头骨干企业,以生物医药、乳制品等重点产业链提升为牵引,以乐析医疗生产基地、幸福制药生产基地、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邦淇制油植物蛋白加工项目等重点项目为支撑,打造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倍增,到2025年,产值规模达到1000亿元。

  新兴产业方面,西安则聚焦人工智能、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大数据、卫星应用领域,抢抓未来产业,推进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

  生产性服务业方面,西安聚焦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会议会展六大领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促进,为制造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西安将加强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总体谋划和统筹协调,按照全市产业发展和国土空间规划,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级开发区为核心,区县工业园区和专业化园中园协同支撑的先进制造业聚集区。

  重点以相邻开发区产业链、供应链为主攻方向,采取“开发区带动区县工业园区、龙头企业带动园区配套企业”模式,促进产业协作和相互支撑。

  西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产业导向为: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特种汽车)、电子信息制造、科创服务产业。

  西安四大国家级开发区的任务分别是:

  高新区: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产业。

  经开区:高端装备制造、汽车、新材料新能源制造。

  航空基地:航空产业、航空装备制造、新材料。

  航天基地:航天产业、新能源、电子信息制造。

  作为省级新区的富阎新区,产业导向为航空产业。

  高陵区: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

  临潼区:装备制造业、机械制造业。

  灞桥区:生物医药产业、装备制造业。

  长安区:电子信息制造、生产性服务业。

  鄠邑区:生物医药产业、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

  蓝田县:装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食品制造业。

  周至县:生物医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产品加工。

  同时,西安将充分发挥城市建成区资源优势,重点打造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培育区。

  重点突出产业创新发展和土地等要素存量循环,进一步盘活国有老旧厂区和低效闲置工业用地,加快建设现代工业聚集区,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全面支撑。

  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将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果,把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

  重点支持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高水平研发机构(平台)建设,培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重点领域实施产业创新链工程,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加工、航空航天等方面实现关键环节技术突破。积极开展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根据创新成果,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培育壮大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先进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积极承接省级重点、发展市级特色,全力打造19个重点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深入实施两化融合,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5G等新型网络技术,基本完成重点领域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建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高地。

  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企业为中心的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体系,鼓励先进制造业企业以“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转型新引擎,打造具有“陕鼓模式”的“源于制造、超越制造”的服务型制造,推进传统工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快速升级。

  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引导企业专注细分产品领域的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着力培育一批行业地位突出、技术领先、发展潜力大、符合产业导向的细分领域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实施“双招双引”工程,开展“一对一”招商,对重大项目采取“对赌”的政策支持方式,重点引进一批产值效益好、技术创新强、竞争力突出的行业骨干企业落户我市。全力推进“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工作,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不断完善企业“退城入园”支持政策,支持符合产业布局的企业加快发展。

  不断健全水、电、煤、气、运等生产要素保障机制,确保重点工业企业生产要素供给。实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分级管理,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错峰(错时)生产时优先保障环境绩效水平高的先进制造业企业不停产或少限产。严守工业用地规模,限制规划工业区块线内的工业用地调整为其他用途。优先保障工业用地,确保全市年度出让土地中不低于1/3用于工业项目。鼓励采取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供地方式。允许工业标准厂房分割销售,办理不动产权证书。

  关注长安范儿,专注西安解读陕西,读懂中国!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西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xian.021cf.cn/index.php/post/5375.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重夺“工业强市”地位西安的下一步?

重夺“工业强市”地位西安的下一步?

  现代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产业的兴旺,而产业之中,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地位首屈一指。   从历史来看,建国初苏联援助和三线建设打下的工业基础使得西安迅速完成了向工业城市的转型,奠定了...

重点行业支撑有力 上半年西安市工业经济发展积极向好

重点行业支撑有力 上半年西安市工业经济发展积极向好

  西安新闻网讯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梁璠 王昕) 记者23日从市统计局获悉,今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市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各项有效政策措施支持工业企业渡过难关...

重点项目撑起稳增长“脊梁”

重点项目撑起稳增长“脊梁”

  奕斯伟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项目占地约134亩,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产品研发与生产测试中心、软件开发与生产测试中心、工艺开发与生产测试中心、应用创新中心、若干专业实验室和数据中心等,建...

重磅西农大未来农业研究院将于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硬科技小镇三期今年将建成投用!

重磅西农大未来农业研究院将于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硬科技小镇三期今年将建成投用!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买房加群,省钱不踩坑,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昨日,沣西新城发布了《2021年国民经济发展主要任务》。今年,沣西新城将实...

重磅规划!看懂西安城南未来五年“购房密码”!

重磅规划!看懂西安城南未来五年“购房密码”!

  日前,西安市长安区发布《西安市长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作为指引2021-2025年长安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重要依据,文件全...

重磅!2021新一线!

重磅!2021新一线!

  2021年5月27日,*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正式发布   《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连续六年按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