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GDP突破15万亿元未来五年西安这么干!
2022年是西安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之年,将全力以赴做好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狠抓九大提升,为实现五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构建富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以特色产业培育优质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提升,壮大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全面实施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行动,高效率推进897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度投资额5000亿元以上。
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投行思维招商、重点区域招商,引进一批含金量足、含绿量多、含新量高的大企业好项目,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建成运行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和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推进先进阿秒激光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建设。
高标准建设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秦创原“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建设。
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成市级以上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等研发平台40个。
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设立100亿元创新投资基金,新增12家上市公司。
升级“西安英才计划”,扩大人才发展基金规模,建设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基地。
支持科研人员带成果、带技术、带团队创办领办企业,促进“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建立“留白留绿”机制,划定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和历史文化保护控制线。
制定“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空间发展战略实施规划,明确阶段性工作重点和任务。
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健全完善联席会议机制,在城乡规划、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治理、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领域促进一体化发展。
推进主城区与渭北工业区道路连通,加快地铁10号线建设,推动渭河两岸产业互补、交通互联、深度融合。
推进西安与富阎板块互联互通工程,启动西安至富阎及渭南轨道交通建设,实质性推进西渭融合。
完善提升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优质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建设“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大“国际美食之都”建设力度,提升钟楼—南门、小寨—大雁塔等商圈和大唐不夜城、易俗社等特色商业街区品质。
开展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增强对人才、产业、技术、资金、资源的吸引力。
以去行政化为导向,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开发区职能配置,逐步精简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明晰开发区和行政区责权利清单,让开发区发展回归本源、轻装上阵。
加快推进机场三期、西安东站、地铁三期、鄠周眉高速、蓝田通用机场等重大工程,加快构建立体高效的综合交通路网体系。
加密优化公交出行线路,实施智慧交通工程,推进地铁、公交、快速路和城市慢行系统协同衔接,优化提高交通出行效率。
尊重城市历史风貌,有序推进城墙内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及城墙外围建筑风格规范提升。
加快三学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加强古迹遗址、名镇名村等城市文脉保护,让文化融入城市肌理。
提高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综合指挥中心,推动智慧社区、智慧学校、智慧医院、智慧交通等建设,让城市运行更智慧、更高效、更安全。
加大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建立疾病控制和卫生应急培训基地,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队伍。
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健全应急指挥体系,超前布局城市应急救援和物资储备系统,全面提升城市应急响应能力。
加快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深入实施西安港扩能优化行动,积极拓展多式联运,完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功能,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
培育壮大航空枢纽保障业、临空先进制造业、临空高端服务业,打造临空产业集群,建好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发挥三星、美光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支持陕汽、隆基、法士特等本土优势企业走出去,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贸易,建设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
积极培育壮大中小外贸企业,帮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发展海外仓、外综服、保税维修、离岸贸易等外贸新业态。
做大做强重要农产品保供基地、沿渭设施蔬菜产业带和周至猕猴桃、鄠邑葡萄、临潼石榴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产业。
相信到2025年,“三中心二高地一枢纽”六维支撑体系更加稳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对陕西、对西北发展带动能力明显提升;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