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产业结构演变及现状分析
孙 铂 1 咸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
包富华 2 咸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刘宇峰 1 咸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
郭玲霞 1 咸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 ?本文在对陕西省产业结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划分了陕西省产业结构的演变 阶段,并对近年来陕西省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了探讨。陕西省产业结构已由 2012 年的二产强 支撑型经济,向二产三产双支撑型经济转换,但总体上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经济总量相对较 低,部分地区主导产业较为单一等。因此,陕西省产业结构仍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行, “后发优势”理论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显著的验证作 用[1-3] 。然而,陕西省的经济发展速度与东部沿海地区仍然存在明显差距,且差距存在不断 扩大的趋势,这种趋势变化是值得重视的。从部分省市经济下滑的原因上看,主导产业的单一 化及不合理的产业布局都是导致地区经济结构性下滑的重要因素。因此,对陕西省产业结构变 化进行分析,避免陷入“单一经济结构陷阱” ,这对建设陕西为西部强省有重要意义。
产业结构是统计意义上的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各个产业部门在总产值种所 占的各自比重,常用的是根据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或产值的比例关系进行划分[4] 。根据这 一原则,我们将陕西省产业结构发展过程大体划分为 3 个阶段。
*一阶段,1952-1978 年: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初期,陕西省*一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在 40.3%-66.7% 之间,经济贡献率达到 65.4%,处于*对的主导地位。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 在 14.9%-43.6% 之间,第三产业比例不足 20% [5] 。由于*一产业所占比重大,收入弹性低, 导致该时段积累效应并不明显。
第二阶段,1978-1985 年:该阶段*一产业总产值所占比重逐渐下降,工业总产值比重则 上升到 45.3%,形成*一、第二产业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局面。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升到 1985 年的 25.2%。在这一阶段陕西省初步确定了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属于经济发展的快 速积累时期。
第三阶段,1986 年至今:该阶段陕西省*一产业占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保持稳定, 第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在 1986 年陕西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了*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这一 时期是陕西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时期。以 2004 年为节点,陕西省三类产业比重为 13.7:
49.4: 37.2,总体上形成了“二、三、一”的态势,这与总体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制定了 相对合理的产业政策的原因密不可分。
根据陕西省统计局统计数据 (,从全省不同区域来看:陕 北以能源化工业为主、关中以先进制造业为主、陕南以绿色产业为主。从全局而言,三大区域 之间的发展则存在较大差异,陕北地区的第二产业比例明显过高,*一、第三产业比例较低。 关中地区工业基础优良,但*一产业比例较低。陕南地区*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差异较 小,但第二产业比例与关中地区和陕南地区相比较低,第三产业的发展优于陕北地区。
四、陕西省产业结构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陕西省的产业结构经过多年调整,已经由第二产业支撑型,向二产三产双支撑型转变, 且经济增速较快,但仍面临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是整体产业发展层次较低耗能产业较大。陕西省第二产业发展中以煤、铁、石油等矿产 资源开采为主要发展手段,采掘业在第二产业中所占比重较高,可持续性不强,一旦资源枯竭, 进行产业结构快速转型将有一定难度。
二是经济总量较低。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数据(, 从经济增速上看,2016 年陕西省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速为 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 2016 年 GDP 总量排名中,陕西省 GDP 总量为 19165.39 亿元,在全国 31 个省市的排名中排 第 15 位。从总量上看仅为广东 GDP 总量的 24%( 总量为 79512.05 亿元 ),甚至低于增速为 -2.5% 的辽宁 (GDP 总量为 22037.88 亿元 )。可见,经济总量规模过小,限制了陕西产业结 构升级的潜力。
三是部分地区产业结构区域面临区域性调整。陕北地区产业结构虽然以第二产业为主,但 其主要以资源开采、加工行业为主导产业。在国家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此类产业未来的发展 空间较小,面临快速转型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进行一定的区域性调整。
综上所述,经过多年调整,陕西省产业结构发展正趋于合理,但部分地区仍有继续调整的 空间。从目前陕西省的产业结构现状可以预见,合理升级产业结构,继续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提高经济总量,选择更加合适的主导产业作为支撑产业,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2022Baidu由百度智能云提供计算服务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