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都市圈”划定!这些区域都将是“圈”里人!
近年,“西安都市圈这个词都在说,但是谁都说不明白。
以至于还有过“大西安都市圈”、“西咸都市圈”等不同说法。
现在,“圈”定了,就叫西安都市圈。
相应的区域范围,也比很多人想象中要大,还包括了渭南主城区、铜川主城区以及杨凌示范区。
2020年国家发给委在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支持南京、西安、福州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
日前,南京都市圈已经获批,福州都市圈已上报待批,西安都市圈应该快了!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2018年初,《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其中“一圈一轴三带”总体格局,首次明确提出“大西安都市圈”的概念。
“一圈”,指由西安、咸阳主城区及西咸新区为主组成的大西安都市圈。完善阎良、临潼、兴平等外围组团功能,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按程序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打造带动西北、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请注意,这里用的是“大西安都市圈”。
从表述判断,“大西安都市圈”比之前的“西安都市圈”要小得多。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通知》,其中指出:“支持南京、西安、福州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
公开消息中,这是“西安都市圈”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国家部委正式文件中。
然而,2020年6月5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说法:“西咸都市圈”。
西安都市圈、大西安都市圈、西咸都市圈,措辞变化之间,未来西安的模样,的确耐人寻味。
2021年2月6日,从省发改委获悉,陕西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未来5年要“培育建设西安都市圈”,并首次明确划定了西安都市圈的范围和边界。
西安都市圈的培育建设,将围绕构建“一核一轴、两翼三区、多组团”发展格局进行:
“一核”:西安主城区、咸阳主城区和西咸新区组成的都市圈核心区;
“一轴”:依托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形成的东西向发展轴;
“两翼”:南部秦岭生态文化提升区和北部渭北产业转移承载区;
“三区”:铜川主城区、渭南主城区、杨凌示范区;
“多组团”:以高陵、临潼、三原为主体的渭北先进制造业组团;以富平、阎良为主体的航空产业组团;以临潼、蓝田为主体的旅游休闲组团;以武功、周至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示范组团;以乾县、礼泉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组团。
这就意味着西安主城区、咸阳主城区、西咸新区、铜川主城区、渭南主城区、杨凌示范区,以及西安市的高陵、临潼、阎良、临潼、蓝田、周至,咸阳市的三原、武功、乾县、礼泉,渭南市的富平等市区县,目前都进入了“西安都市圈”。
至此,传了多年的那个“圈”终于有了官名,也有了清晰的画像。
范围明显比此前几个版本的区域范围要大得多,铜川、渭南以及杨凌示范区也都涵盖在内。
当然,这与培育都市圈需要满足的西安特大城市的定位形成,以及快速扩大的1小时通勤圈两个基本条件不无关系。
事实上,近年来,西安都市圈虽然没有明确规划,但相关建设已有动作。
对于“一核”的建立,西咸一体化的进程虽然缓慢,但是随着轨道交通的覆盖,西安主城区与咸阳、西咸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
在早前合力打造出的西咸新区由西安代管,打破通信界限,在部分产业已经形成交互目标,为进一步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多个公交线号线地铁等轨道交通以及其他路网骨干连通,逐步建立起交通一体化。
“一轴”中,依托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强化西安的综合枢纽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宝鸡、渭南、杨凌、天水等重要节点的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加强城市分工协作,形成现代化的产业带和城镇集聚带。
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向西连接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地区),向东加强与中原地区和沿海地区联系,进一步提升陆海双向开放水平,强化对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经济走廊的战略支撑作用。
目前,对于“两翼”的规划也更加清晰了起来。
在南部秦岭生态文化提升区,出台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文件,正在按规划保护发展。
同时,渭北产业承载区的打造也已经初具规模。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建设、东部产业转移机遇下,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加快产业布局,在渭北产业承载区落户了一批高质量的加工贸易企业。
施耐德研发制造中心、帝光电子西安港制造基地、巨麦手机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灏盛溢显示器生产基地、显仕科技制造基地、鸿和泰电子、达睿生科技、威尔精密西安港生产基地、大疆半导体封装检测产业园、网易考拉西北运营中心等多个加工贸易和跨境电商总部项目落户陕西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承接中心。
并且,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西安综合保税区、中欧班列长安号、铁路一类口岸等对外开放平台,全力加快建设陕西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承接中心,现已形成出口“一带一路”地区、面向“一带一路”国际市场为特色的加工贸易产业全产业链聚集区。
而西安与“三区”即铜川主城区、渭南主城区、杨凌示范区的联动也一直在进行。
随着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在西安召开,铜川、渭南、杨凌示范区等地,通过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努力在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产业协同创新、推动生态环境共治联保等方面作出各自贡献。
2020年西安市与渭南签署了《西渭融合重点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将合力推进轨道交通、富阎产业合作园、公路规划建设、铁路专用线及物流基地、城市供水、航空产业发展等8个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合作标杆。并且多次重点提到“西渭一体化”。
与杨凌示范区的交融中,西安以杨凌农高会为基调,西安农业相关企业签约了多个合作项目,加深两地农业高新技术与产业现代化等方面的飞速发展。
多年来,“西铜同城化”“西铜一体化”的提法时有出现,而铜川借助矿业工业发展提升了区域经济建设,设立了西安工业大学铜川校区,举办多届书博会,还有西延高铁、城际铁路、西铜高速等立体交通网络,形成的“同城效应”将会进一步拉近西安和铜川的距离。
在“多组团”中,渭北先进制造业组团,其建设发展已经成为西安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目前,高陵装备工业组团、临潼现代工业组团形成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已经成为西安市经济增长极、全省工业承载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去年西安地铁9号线的通车,无疑在时间、空间距离更拉近了西安主城区与临潼区的距离,加快了渭北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10号线的建设也让高陵纳入西安轨道交通覆盖范围之中。
而陕西省十三届人大五次咸阳代表团召开*一次全体会议提出同意三原撤县设市,将三原的未来规划,在更多空间上与相邻的西安高陵区等地融合发展。
同时,在西安与富平、阎良的合作上,先后提出设立了富阎产业合作园、富阎新区,规划打造航空产业,确立了西安富平、阎良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航空产业组团初步形态。
并且,通过以曲江新区为引领,发展临潼区、蓝田县等区域文化旅游、数字经济等产业,蓝田通用机场的正式获批,也在提升区域经济,拉近与西安其他区域的融合。
显然,随着西安自身经济实力、城市体量的增长,西安都市圈的建设必须在规划上有着足够的提前量,才能更好的起到覆盖作用,用好西安的辐射力,以此带动都市圈综合发展。
不难看出,进入都市圈范围的区域,将享受更多的发展红利。
可以预见,推进备受瞩目的西咸一体化的同时,西安还将加紧与渭南、铜川及杨凌走向同城化,这是培育西安都市圈建设的主基调。
多重发展利好和机遇叠加,西安都市圈的非常值得期待。
未来,不止西安、咸阳、西咸新区,渭南、铜川及杨凌也可以自豪的说,咱也是圈里人!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