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风尚”欲破圈 或需制定国际化“成团标准”
近日,在全国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推进会上,商务部公布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名单: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个城市榜上有名,西安未能上榜。
作为一直行走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进程中的“探路者”,2021年6月,“2021年中国·西安第五届新锐青年时装周-奇境巡航”在西安大都荟举行,被业内称为西安时尚征程的“强心剂”。
西安风尚产业发展,有哪些先天优势和亟待提升的短板,本期“观潮会客厅”,一起走进西安风尚的破圈与归来。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而西安作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本次没有进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名单,让很多人意难平。因此,探寻“意难平”的破局之道迫在眉睫。
2021年上半年,西安市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2.29亿元,同比增长20.9%,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4.8%,两年平均增长2.4%。其中,以服饰类为代表的风尚产业消费市场持续增长。
王睿表示,基于消费市场的持续性增长,西安风尚产业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所以无论是专业院校还是商贸业,时尚文化产业与购物中心,街区的紧密结合,搭建一个有序发展的合作平台,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国潮风尚助推本土风尚品牌发展,是顺应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需求的。
在《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中,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和重点任务被明确化:打造消费时尚风向标,培育发展一批国际产品和服务消费新平台;鼓励国内外重要消费品牌发布新产品、新服务;促进时尚、创意等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时装周在发布新产品,促进城市时尚、创意等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支持本土设计师品牌的发展,也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衡量标准。
时尚产业作为“破局”切入口,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消费力和商业发达程度。观潮现场多位嘉宾表示,仅凭借单一卖场的一场秀难以推动时尚进程,再加上陕西棉纺织业发展不足、西安时尚创业产业链不完善、专业高校“走出去”速度比较慢等因素,西安时尚产业发展缓慢。
留不住人才几乎成了西安服装设计院校的普遍现象。刘静表示,不少西安工程大学服装学院服装设计系的学生毕业后想在西安创业,但是*终往往选择了服装业更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开启职业生涯。他们并非不看好西安,只是西安棉纺织生产业发展有待提高,不足以为服装设计师提供充足的产业链和发展空间。服装设计院校希望,在学生大二或者大三的实习阶段,就可以获得很多来自卖场的实践机会。
“我们尝试在西安这样的时尚洼地里,为毕业生、新锐设计师提供孵化与成长的平台。”作为本次时装周的发起人,高屹率先提出“破局”出口。他表示,虽然西安时尚度比不上北上广深,但就是因为有差距才会产生“洼地”效应,也有更大时尚价值等着被挖掘。设计师在一线城市历练过后再回来西安发展,将优质的资源注入西安市场,成功概率会更高。
高强说,西安高校很多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会去北上深等时尚产业发达的城市。这次西安时装周给了他们回来展示的机会,对设计师来说,更加了解西安时尚的潜力,考虑是否回来发展;对西安来说,有年轻设计师的支持,无疑为时尚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可以说是达成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破圈首先从回归开始,这次时装周吸引了不少从西安走出的国内优秀服装设计师重返西安。从时装展到时装周,成为商业街区与服装设计专业院校紧密合作的典型案例。
高强表示,艺术、文化、商业三者的平衡之道贯穿西安美术学院服装系整个教学过程中。文化与艺术,如何能在现代商业平台中,进行一个诠释和表达,从而激发学生更多的创作灵感和信心,充满热爱、全身心融合在未来的大商业环境中,西安这次时装周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
“这次时装周没有急着走出去,先试水本土商业大环境,这种回归对于学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刘静同样感触颇深。她表示,服装设计院校一直期待与本土商业对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进程的完美衔接,打通各方资源,毕业生创业可以直接入驻本土卖场的设计师街区。
高屹表示,时装秀只是一个活动,而时装周实际上是一个时尚产业的集合体,同时吸附了很多配套产业与活动。以上海时装周为例,不只是看秀的人,各种时尚达人、时尚爱好者都会来到举办场地进行体验,这些与生活方式有关内容都是时尚的一部分,这个时候就可以把其他业态聚集过来,比如设立一个快闪店,会吸引人们来消费,这样的过程就是一个时尚经济。西安打造风尚产业不能单凭一个卖场,未来要把整个城市作为时装周的载体来发展,以后可以打造孵化基地,“我们举办时装周的时候,很多设计师都说,想回西安来,但是不知道去哪儿,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可以通过商业的力量建立时尚产业孵化基地,以市场化的方式运营,让所有产品都走向市场,创造价值。
王铁山表示,无论是建立孵化基地还是商业街区,产业发展的结果是实现产生商业价值。以服装产业为例,西安棉纺织业发达程度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存在差距,西安可以另辟蹊径,不去比拼纺织业的生产力,将着力点放在文化风尚的创新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上,持续破圈,从而产生商业价值,这才是风尚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让风尚成为博大精深的文化载体,为各个产业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特别是培养人才的专业院校,有着无限发展可能。首先,可以将周秦汉唐文化与卖场合作,以沉浸式场景体验,打造“文化回归之旅”;除此之外,发挥专业院校示范引领作用,由西安专业院校发起丝绸之路高校风尚联盟,联袂发布来自西安独有的风尚创造力;*后,在创新力上,可以用周秦汉唐中的著名女性来命名一场风尚发布,比如以“飞燕”或“玉环”,将“名字”背后的历史韵味与风情无限放大,同时尽情彰显西安的文化自信。
除了文化自信,一场成功的时装周能为一座城市带来什么可视化的效应?根据英国时装协会公布的伦敦时装周关键数据显示,国际游客支出同比增长14%,达到创纪录的135亿英镑。而2021秋冬深圳时装周,80多场时装发布,全城五大分会场70多个时尚创意活动,整座城市都沉浸在时装周的“嘉年华”中。
在这样强大的数据背后,是实实在在对城市形象的提升和经济的带动,所以西安不甘心只是做社交媒体中的舌尖上的“网红”。为此,与会嘉宾为西安风尚产业的“破圈”之旅,勾画出这样一幅蓝图。
首先,西安要打造自己的时尚文化创新制高点,打造属于自己的“时装周标准”。西安未来要发展时尚产业,争取建立与本地特色相结合的时尚标准。
在产业合作方面,寻求与红杉资本中国等投资机构的合作机会,通过成熟资本的运作,盘活西安时尚产业的活力,关注新消费领域,包括时装、生活和娱乐等,并支持新一代中国创意和在中国寻求发展的国际品牌。
同时,继续开拓视野,可以积极与时尚产业发达的服装协会建立联系,比如英国时装协会,打造西安&伦敦城市风尚对话,打造可以将西安时尚推向国际的时尚产业。此外,还可以借鉴伦敦顶尖的服装院校的做法,将专业院校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通过媒体、产业、平台的多方力量的支持,形成新的链接与传播,不断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进而带动产业的裂变。
未来西安时尚产业的破圈,不仅是新锐时装设计师的孵化与回归,更是真正意义上国际时装周的全球发布与共享。 文/华商报记者 尚璟 黄涛 实习记者 张妙妙 图/陈团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郑州4名女孩慰问一线抢险兵哥哥,包一千多个饺子,现场表白:能做你女朋友吗
“辛选”公司、以及爱徒******登上央视新闻报道!辛巴宣布粉丝量不再追求破亿,互联网没朋友。
谷歌Pixel 6/Pro手机官宣:搭载Google Tensor芯片
谷歌Pixel 6/Pro手机官宣:搭载Google Tensor芯片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