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6+5+6+1”西安现代产业规划发布!
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汽车产业、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会议会展;
本次现代产业布局规划,在空间布局上,兼顾现实和未来,加大产业发展统筹协调力度,使开发区从产业聚集向能级提升转变。
原则: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属性相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做大做强;态势:定位明确、产业明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根据上述原则和形成的态势,在空间上,形成“一核、三带、一通道、多板块”的产业布局体系:
“一核”:即城市空间中心的文旅商贸核心。主要包括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灞桥区、未央区,形成以文化旅游、商贸服务为主的城市文旅商贸核心区,优化中心城区现代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高新技术产业带以高新区为引领,主要包含航天基地、长安大学城、高新区、沣东新城、沣西新城。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配套发展5大新兴产业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先进制造产业带以经开区为引领,主要包含秦汉新城、泾河新城、经开区、高陵区、渭北临潼工业新城、航空基地、阎良区、富阎产业合作园区。重点发展汽车、高端装备、航空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配套发展5大新兴产业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文化旅游产业带以曲江新区为引领,主要包含周至县、鄠邑区、长安区、曲江新区、灞桥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临潼区、蓝田县等区域。主要发展文化旅游、会议会展、现代金融、数字经济等产业。
“一通道”:指从空港新城连接高铁新城到国际港务区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主要发展现代物流、临港经济、临空经济。
“多板块”:指各区县、开发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现实需求,明晰发展的重点方向(对文化旅游、现代商贸、健康服务及房地产业等全域性产业不做限制),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板块。
如此,总体产业态势格局明晰:高新技术产业在南和西,商贸文旅在中,先进制造和物流在北和东北。
不难看出的是《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涉及的产业空间布局范围,包括了西安市全域、西咸新区和富阎产业合作园区。
在这份产业布局体系下,一共22个区县、开发区和合作园区各自产业发展如何定名和明确呢?
一份是9个开发区的重点发展产业和适度发展产业内容。各个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发展较为清晰,具体如下:
另一份是13个区县的重点发展产业和适度发展产业的清单。其中,新城、碑林、莲湖、雁塔四区重点发展产业雷同。其它则各有差异。
通过这两份表格,我们对个区县、开发区和产业园的产业规划、发展定位可以有个明确的认知。
虽然目前看,存在发展有先后、量级有大小的差异,但方向明确、目标清晰,接下来就是“捋起袖子加油干”了!
在《西安市产业布局规划》中,明确了两个时间点的产业发展将达到的量级目标:
1、到2022年:形成5个千亿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达到1500亿元、生产性服务业达到4000亿元、旅游业突破5000亿元,累计达到10500亿元以上。
2、到2025年:形成6个以上千亿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超过10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70%;实现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目标。
为保障产业目标的实现,西安市将建立工机制、严格产业准入、优化土地供给、加强资本支持、提升营商环境。
强化全市产业发展“一盘棋”,注重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链打造、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行“链长制”;制定年度产业发展计划,推进产业链集群化建设。
各区域将严格产业准入,符合条件的项目,签约就要落地,落地就要开工,开工就要投产,投产就要见效。不符合区域产业定位的,原则上不得新上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优化土地供给方面,将严格按照各区域产业定位对落地项目用地进行管控,优先保障重点发展产业用地,控制住宅等配套设施用地。
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将亲自抓营商环境建设,对于制约企业发展的用地、拆迁、要素保障等问题,靠前协调解决。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公开的数据显示,2019年西安经济总量已达到9321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西安市生产总值7075.31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
正常情况下,今年有望实现万亿目标,跻身“万亿俱乐部”。如此,西安则将在已实现人口过千万的基础上,迎来经济总量过万亿的新跨越。
从《西安市产业布局规划》看,未来五年(2021-2025),西安的产业规模无疑将在万亿之上奋进,未来可期。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